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
A.仁政和道德教育 | B.王道和民主政治 |
C.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 | D.实行人治或法治 |
“终明之世,内阁从制度意义上讲仍然不是宰相,它在编制上一直是临时的,成员严格上也都有自己的本职,入阁只是一种兼职。而且六部作为执行机关在体制上并不隶属于内阁,内阁领导他们,事实上没有法理上的依据,所以内阁和六部经常会出现摩擦。”材料表明
A.内阁权大位显,却无法理依据 | B.内阁职务虚设,没有任何实权 |
C.内阁等同宰相,可以统领六部 | D.六部、内阁平行,实现权力制约 |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论及中国某制度时说:“人类的想象无论多丰富,也很难设想一个更好的办法。在中国,智者决定一切,而且他们都是通过这一制度证明他们能够胜任他们的官职、不负众望。”
A.郡县制 | B.察举制 | C.科举制 | D.行省制 |
《皇明职方地图》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军事地图。上卷为两京十三省图表,中卷为边镇、九边、三关图表,下卷为川海、江山、漕黄、海运、江防、外夷图表。该图绘制于
A.秦朝 | B.唐朝 | C.宋朝 | D.明朝 |
清代独创密折陈奏制度。所谓“密折”,其实就是“密奏”,一般只有皇帝和陈奏人知道。这主要表明
A.清代皇帝更体恤民情 | B.清代皇帝较历代开明 |
C.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 D.清代已出现民主萌芽 |
魏晋南北朝至两宋时期,三省六部制经历了萌芽、完善、成熟的演变历程。其中宋代
A.三省的职能和权力分配尚未定型 | B.尚书省掌管六部,是中央最高执行机构 |
C.三省的最高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 | D.六部归入中书省,相权重新得到加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