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的一些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思想家 |
主要思想 |
黄宗羲(1610——1695年) |
认为“君者,天下之大害也”,主张“君臣平等”, |
顾炎武(1613——1682年) |
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人共治”的主张。 |
王夫之(1619——1692年) |
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主张“循天下之公共” |
材料二 启蒙运动时期法国一些主要思想家的观点
思想家 |
主要思想 |
孟德斯鸠(1689——1755年) |
主张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分别由议会、君主、法院三家掌握,各自独立,相互牵制,彼此平衡,以维系国家的统一。 |
伏尔泰(1694——1778年) |
倡导人人平等、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认为最好的政治形式是英国式的开明君主政治 |
卢梭(1712——1778年) |
认为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创立民主共和国。 |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三位思想家的共同主张。该主张顺应还是违背了历史潮流?
(2)依据材料二,概括归纳三人各自的主张。
(3)上述两种思想对历史发展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中国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虽然出现比较早,但思想高度及社会效果却远不如法国的启蒙思想,为什么?试从两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条件三方面分别加以比较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8年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作总结时说:“一个党,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
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命就要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材料二邓小平在全面、深入地观察了各个国家,包括中国建设社会主义
的历史之后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
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
的模式僵化了。”
材料三邓小平说:“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
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技术和资金是
不可能的。”“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可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
离不开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破坏得很厉害的国家,包括欧
洲、日本都是采用贷款的方式搞起来。”“拿中国来说,五十年代在技术
方面与日本差距也不是那么大,但是我们封闭了二十年,没有把国际市场
竞争摆议事日程上,而日本却在这个期间变成了经济大国。”
回答:
①根据三段材料,概括邓小平的主要思想主张。(不要摘抄原文)
②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史实,说明邓小平是如何实践这些思想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党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采取
了哪些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经济飞速发展的?从中可以得出怎样的启示?
图 1
![]() |
![]() |
图1漫画所反映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的何种政体形式?该形式最早是通过哪一个重要文献加以确立的?图2体现了哪些重要原则?
材料一、“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经济影响在经济方面的最重要的结果,应当认为是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的瓦解。这个情况决定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总危机的进一步加深”,其表现是“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英、法)夺取世界资源的范围,将不会扩大而会缩小;世界销售市场的条件对于这些国家将会恶化,而这些国家的企业开工不足的现象将会增大; 两个平行的也是互相对立的世界市场将会形成”
————————斯大林1952年《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材料三、“资本主义现在远不是从前那种资本主义了”,“社会主义的一些特征诸如公有制、计划化、社会保障,在某种程度和范围内已经成为了先进的西方社会生活习以为常的部分。现代的民主和法律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社会主义思想和行动的成果,‘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概念本身在它们通常的、惯用的意义上已经难以描绘和说明现实”。
—————————戈尔巴乔夫《未来世界与社会主义》
材料四、“当代资本主义有10个无法愈合的伤口,它病得非常厉害,一天不如一天了,而且这种衰败正在扩展,它在自行生长。经济战争、民族战争、少数民族间的战争、种族主义和排外现象的泛滥、种族冲突、文化和宗教冲突,正在撕裂号称民主的欧洲和今天的世界。”
——————————法国德立达1993年《马克思的幽灵》
材料五、“社会主义国家要把生产力搞上去,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我们中国要用本世纪末期的20年,再加上下个世纪的前50年,共70年的时间,努力向世界证明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我们要用发展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实践,用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让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认识到社会主义确实比资本主义好……”
———————1988年10月18日,邓小平会见外宾的讲话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一的观点。
(2)材料二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举例说明该观点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戈尔巴乔夫观点错误的根本是什么?其观点的依据是什么?最终产生了什么后果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材料四的根本原因并论证材料五的观点。
(5)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就以上材料进行了综合探究活动,请你帮助他们拟定一个题目。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诗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