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人接种了“甲型H1N1流感”疫苗,一段时间后体内出现了相应的抗体,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A.吞噬细胞 B.效应T细胞
C.浆细胞 D.记忆细胞
科目 生物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青少年中常见的免疫异常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A.甲组骨髓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B.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C.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D.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就一对联会的同源染色体而言,其着丝点数、染色单体数和多核苷酸链数分别为()

A.2、4和4 B.2、8和4 C.4、4和4 D.2、4和8

在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已知黄皮基因(Y)对绿皮(y)显性,但在;另一白色基因(Ⅴ)存在时,则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现有基因型ⅤⅴYy的个体自交,有关子代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9种基因型,其中基因型为vⅴY_、Ⅴ_Y_的个体表现为白色
B.有9种基因型,其中基因型为Ⅴ_yy、vvyy的个体表现为绿色
C.有3种表现型,性状分离比为12:3:1
D.有四种表现型,性状分离比为9:3:3:1

下面是科学家探明基因的历程:(1)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因子(基因)(2)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3)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找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上述研究过程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依次是()

A.(1)假说——演绎法(2)假说——演绎法(3)类比推理
B.(1)假说——演绎法(2)类比推理(3)类比推理
C.(1)假说——演绎法(2)类比推理(3)假说——演绎法
D.(1)类比推理(2)假说——演绎法 (3)类比推理

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个体间行种植,另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玉米个体间行种植。具有隐性性状的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F1是()
A.豌豆和玉米都具有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 B.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既有显性又有隐性 C豌豆和玉米的显性和隐性比例都是3:1 D.玉米都为隐性个体,豌豆既有显性又有隐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