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一 小华跟小明本来是很好的朋友,可到了初二他们却渐渐疏远了。原来,他们两个总是势均力敌,在班上经常会出现“狭路相逢”的情况。选班长时他们实力相当,考试的时候也是实力相当,就连运动场上都不分伯仲。在激烈的竞争之下,他们俩渐渐从朋友变成了互相防备的对手。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你赞同他们的竞争吗?我们参与竞争的目的是什么?
现象二 某校初二一班是优秀班集体,在这个班级,同学们的竞争意识非常强烈。但是,班内同学有最新的学习资料,不是放在自己的课桌里,而是放在“推荐窗"里;每个学科都有专人负责收集好经验、好做法并及时向大家推荐。
(2)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并对待生活和比赛中的竞争?
小明最近遇到了一些烦心事。过去他很听爸爸妈妈的话,但现在他对妈妈有些反感,觉得妈妈唠叨,总是一回家就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不愿意与父母交流。他感情丰富,情绪高亢激烈,受到老师表扬时是“气球”,挨了批评是“铅球”,情绪不稳定,容易失去控制。
(1)你是如何看待小明遇到的这些烦心事的?
(2)小明该怎样调控自己的内心矛盾?
中学生小虎是个好强的男孩子,从小妈妈就教育他“男儿有泪不轻弹”。因此,当他心里有了委屈、烦恼时,他从不向人倾诉,也不肯轻易流露出来,总是一个人闷在心里。他觉得这样才像男子汉。
请你用情绪的有关知识评价小虎的想法和做法。
根据“盲人摸象”和“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两个典故回答下列问题:(共9分)
(1)这两个典故各自的寓意是什么?
(2)认识自我,必须用什么观点作指导?
(3)认识自我的途径有哪些?
臧克家的诗《有的人》这样写到:“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请你用课本中关于“生命的价值”这一知识对以上诗句的含义加以阐述。
初一学生李明刚刚适应了初中生活,一些莫名奇妙的烦恼便悄悄爬上了心头。“我为什么长的这么矮?为什么有的男孩长了胡须,我却没有呢?为什么我的脸上最近老是长青春痘?为什么总有人在我背后指手画脚,说我和小丽有意思?……
(1)进入中学后,李明同学遇到了哪些青春烦恼?
(2)李明该怎样对待这些烦恼,请你给他提出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