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体细胞有丝分裂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ABCD作为一个细胞周期还缺少处于 期的细胞简图。
(2)在图ABCD中,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 图。
(3)E图表示的是________细胞的有丝分裂,判断的依据是____
(4)E图细胞有染色体_______条, 1 和 2 是___ ___,它们通过3__________相连。
(5)E图中纺锤体的形成是在细胞分裂的 期,由两组 之间的 形成。
(6)E图种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有染色体____条;有 DNA 分子____个。
野茉莉花瓣的颜色是红色,其花瓣所含色素由核基因控制的有关酶所决定,用两个无法产生红色色素的纯种(突变品系1和突变品系2)及纯种野生型茉莉进行杂交实验,F1自交得F2,结果如下:
研究表明,决定产生色素的基因A对a为显性。但另一对等位基因B、b中,显性基因B存在时,会抑制色素的产生。
(1)根据以上信息,可判断上述杂交亲本中突变品系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
(2)为鉴别第Ⅱ组F2中无色素植株的基因型,取该植株自交,若后代出现有色素的植株,则其基因型为__________;Ⅲ组F2的无色素植株中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种。
(3)若从第Ⅰ、Ⅱ组的F2中各取一株能产生色素的植株,二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_。从第Ⅰ、Ⅲ组的F2中各取一株能产生色素的植株,二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
(4)进一步研究得知,基因A是通过控制酶A的合成来催化一种前体物转化为红色色素的。而基因B—b本身并不直接表达性状,但基因B能抑制基因A的表达。请在右上方框内填上适当的文字解释上述遗传现象。
萘乙酸(NAA)是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广泛,其生理作用与浓度密切相关。下面是探究萘乙酸(NAA)对扦插枝条生根作用的最佳浓度范围的实验方案,请你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完善。
(1)实验原理:萘乙酸与生长素一样,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具有性。
(2)实验过程与方法:
①取材;取山茶花植株生长良好的半木质枝条,剪成5~7cm,每段插条芽数相同。
②实验:将插条分别用具有一定浓度梯度的奈乙酸溶液处理(如图1)8~12 h后,再将处理过的插条下端浸在清水中,置于适宜温度条件下培养,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③建模:根据实验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如图2
(3)结果分析与评价:
①数学模型是用来。
②从图2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③为了提高所建数学模型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请改正图l所示的实验方案中一处明显的不足:。
④若利用上述实验相同的方法,探究萘乙酸对葡萄插条生根作用的最佳浓度范围时,除第一组外其余各组均没有长出不定根,最可能的原因是。
如左图装置为含水量较少的种子呼吸作用及植物光合作用实验图,右图中的曲线表示种子呼吸作用(实线)和植物光合作用(虚线)的强度变化过程。请回答:
⑴ 水平玻璃管P处气体的流动方向是,气体的这种运动是通过_______方式实现的。
⑵ 适当提高光照强度,此时叶肉细胞中C5瞬时将___________(升高、降低、不变)
⑶ t时刻,向装有种子的瓶内加入适量的水后,呼吸作用及植物光合作用曲线将发生怎样的变化?请在图中绘出变化曲线,并说明理由。理由:。
⑷ 如果人为向玻璃罩中通入过高浓度的CO2时,光合作用强度将下降,可能的原因是。
⑸ 为提高作物产量,有时将玉米和大豆间隔种植(间作),这种间作的好处有(说出两点即可)①。
②。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2011年,科学家将蜘蛛的相关基因导入山羊体内,创造出转基因山羊,使羊奶中含有一种独特的蛛丝蛋白。利用这种蛛丝蛋白制造的蛛丝纤维具有很高的强度和伸缩性。可制成防弹背心、降落伞绳等。下面是生产原理图,请回答问题:
(1)在①过程中用到的酶是,在②过程中用到的酶是。
(2)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常用的方法是。如果导入的受体细胞为体细胞,则③过程需要的技术操作是,重组细胞才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3)④过程所用的胚胎工程技术是,该过程所用培养液中通常含有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和等。
(4)进行⑤过程需要的技术操作是,最佳时期是。
(5)进行⑥过程时,需要对供、受体母羊进行选择,并处理。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测定亚硝酸盐含量操作程序是:
①配制溶液;②;③制备样品处理液;④___________。
泡菜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与对氨基苯磺酸的反应产物能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偶联成色化合物。
(2)固定化酶是从20世纪6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东北农业大学科研人员利用双重固定法,即采用戊二醛作交联剂(使酶相互连接),海藻酸钠作为包埋剂来固定小麦酯酶,研究固定化酶的性质,并对其最佳固定条件进行了探究。下图显示的是部分研究结果 (注:酶活力为固定化酶催化化学反应的总效率,包括酶活性和酶的数量)。
① 酶的固定化技术的应用最主要的目的是。
② 从对温度变化适应性和应用范围的角度分析,甲图所示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③ 乙图曲线表明浓度为的海藻酸钠包埋效果最好。
④ 研究人员固定小麦酯酶不采用海藻酸钠直接包埋,而是同时用戊二醛作交联剂,这是因为。
⑤ 根据介绍,科研人员所采用的固定化技术可用下图中的______表示。
(3)上右图为某同学利用海藻酸钠固定酵母细胞的实验结果,出现此结果的可能原因不包括________
A.海藻酸钠浓度过高 | B.酵母细胞已经死亡 |
C.注射器中的溶液推进速度过快 | D.注射器距离CaCl2溶液液面太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