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先生从青年时代就关心植树造林,大力提倡“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这一思想贯彻于他一生的言行中,人们秉承他的遗志,拟定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
A.民本思想 | B.民族主义思想 |
C.民权主义思想 | D.民生主义思想 |
据新华社对1972年1—9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到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88个,和1969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材料表明( )
A.美国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被打破 |
B.中国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国际舞台 |
C.中国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
D.中国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 |
“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这部宪法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A.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 B.明确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 |
C.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 D.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1947年底,中共中央在杨家沟开会,毛泽东说:“20年来未解决的革命力量在斗争中的优势问题,今天解决了。局面开展,胜利可期。”中共为解决“优势问题”而采取的关键举措是()
A.解放军对国民党展开战略反攻 |
B.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全面进攻 |
C.参加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
D.发动三大战役并取得彻底胜利 |
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笔记片断,该片断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A.国民革命时期的民主建设成就 |
B.土地革命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
C.抗日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
D.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背景 |
“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娄山关前鏖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其中“舵手一易齐桨橹”是指()
A.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
B.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
C.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
D.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