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文献中,把救国救民道路同中国国情相结合,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 B.《民报 》 |
C.《新青年》 |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1852年,有人统计发现,中国对英国商品的需求量竟然远不及英国的一些殖民地和一些欧洲小国。假若这一统计结果属实,你认为问题产生的根源可能是
A.英国商品价格太高 | B.英国商品不实用 |
C.自然经济占主导 | D.中国开放的口岸少 |
1842年后,英国的一所蜡像馆陈列了一尊林则徐的坐像,仪态庄严,膝上摊开一本用中英文写的《禁烟条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禁烟运动得到英国政府的赞同 | B.林则徐是中英交往的友好使者 |
C.林则徐的开明和爱国精神受到尊重 | D.英国崇尚中国文化 |
明朝后期,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而居于主导地位,主要原因是
A.轻视工商业的意识有所淡化 | B.明朝政府鼓励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
C.国家对手工业者人身控制的放松 | D.私营手工业更能适应经济发展的潮流 |
造成古代中国社会“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 B.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 |
C.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 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 |
科举制自产生后成为历朝重要的选官制度,下列对科举制度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稳固了专制主义政治体制 | B.促成了持久的读书风尚 |
C.充实了古代科研的人才 | D.体现了社会的相对公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