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绿色消费 你行动了 吗?”。这一主题旨在强调绿色消费理念,唤起社会公众转变消费观念和行为,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中国主题在呼应世界主题的同时,更加强调在生态环境恶化和能源危机日益突出的形势下,充分认识推广绿色消费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呼吁人人行动起来,采取有力措施,在全社会大力推广绿色消费,推动绿色发展。与传统消费不同,绿色消费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为中心,崇尚节俭、适度,是一种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可持续的消费模式。
结合材料,请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说明国家唤起社会公众转变消费观念和行为,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统一,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从经济常识角度,分析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
材料二目前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四个“痛点”
痛点 |
表现 |
市场机制与非市场力量结合导致的灰色收入 |
我国的灰色收入有价格双轨制收入、垄断特权收入、国有资产流失性收入、税收流失性收入和非法收入等。 |
劳动者市场弱势地位导致劳动者收入比重下降 |
我国劳动力市场长期供大于求,“买方垄断”客观存在,特别是传统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企业往往通过压低劳动者收入以提高利润,导致劳动者在经济增长中分享的成果显著不足。 |
国有垄断行业收入偏高 |
部分垄断行业职工收入比我国职工平均工资水平高4—10倍之多。 |
社会保障制度再分配救济功能不足 |
目前我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还不到公务员养老金的50%。有悖于救济市场竞争弱势群体和“失利者”这一社会保障制度的本意,甚至可能使社会保障制度出现逆向调节,扩大实际收入分配差距。 |
(2)运用经济知识,为国家破解当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四个“痛点”,提出合理化建议。
材料三加快收入分配改革步伐,让国强与民富同步
在我国经济多年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下,人们自然期盼藏富于民,让“国强”与“民富”同步。然而,数据显示,2002年至2009年,我国GDP年均增速超过10%,职工工资年均增长只有8.18%;从1988年到2007年,收入最高的10%人群和收入最低的10%人群间的收入差距,从7.3倍上升到23倍。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今年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切好”。
(3)结合材料三,运用实践的有关知识分析国家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依据。
材料四公民以平和方式表达利益诉求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离不开公民利益诉求的充分表达,在我国进入社会矛盾凸显期后,公民权益的平和表达、有效维护,是中国公民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成果。广州市选址番禺区大石街会江村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消息传出后,周边小区群众通过签署反对意见的形式发起诉求活动。2009年12月10日,番禺区有关部门表示,暂缓“垃圾发电厂”项目,启动有关垃圾处理设施选址的全民讨论。一位参与对话的政府官员说,过去我们习惯于鼓励和表扬,而现在,我们必须学习在群众和舆论的批评和监督下推进工作。
(4)运用政治常识知识,谈谈你对“公民以平和方式表达利益诉求”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纺织工业快速发展,形成了从上游纤维原料加工到服装、家用、产业用终端产品制造不断完善的产业体系。但是,纺织工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也日渐凸显。主要表现在自主创新能力薄弱,高技术、功能性纤维和复合材料开发滞后,高性能纺织机械装备主要依靠进口,产业布局不尽合理等方面。2008年下半年以来,吸纳就业人数下降,我国纺织工业陷入多年未见的困境。
材料三国务院公布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2009年至2011年,我国纺织产业的八大主要任务有:稳定国内外市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实施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优化区域布局、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快自主品牌建设、提升企业竞争实力。同时该规划也提出了十项保障措施,其中包括继续提高出口退税率、鼓励企业实施兼并重组以及加大对纺织企业的金融支持等。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针对材料一现状,运用所学经济知识为我国出口服装企业今后的发展提几条建议。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矛盾观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纺织工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3)结合材料三,运用国家职能的有关知识说明国务院公布《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必要
性。
在“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专题学习中,某校高二年级部分学生以“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及应对策略”为研究课题,组成探究小组。他们利用课余时间,通过问卷、走访、查阅文献、上网等方法进行了调查。
通过调查,同学收集到以下资料:
材料一: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一边是发达国家财富的不断积累,一边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不断加剧。
材料二: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充分利用世贸规则来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随着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我国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部分国家滥用反倾销措施的最大受害国。到目前为止,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提起反倾销调查。
材料三:2002年以来,我国约有上百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因绿色壁垒受阻。纺织、机电、农副产品等一直是我国出口贸易的主力军,由于这类产品长期处于高污染、高能耗、低卫生、低环保的生产水平,经常遇到绿色壁垒的限制。
假如你现在加入该探究小组,请继续探究以下问题:
(1)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如果与WTO成员发生贸易摩擦,怎样利用WTO的争端机制维护自己的权益?
(3)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请你为我国出口产品免遭绿色壁垒提出合理化建议。
(4)参与本次研究性学习后,假如安排你在高二年级学生大会上作简短的总结性发言,请你写出发言提纲。
材料一: 2001年~2006年我国GDP增长情况(单位:万亿元)
注: 2001年12月11日 ,我国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入世五年间,中国经济总量逐步超过英国和法国,由世界第六位升为世界第四位。
材料二:入世5年来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
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
中国进口的商品 |
外国投资者从中国汇出的利润 |
为相关国家和地区创造就业机会 |
13%以上 |
约为2.4万亿美元 |
579.4亿美元 |
约1000万个 |
注:近年来,中国免除了31个非洲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109亿元人民币债务。
材料三:在入世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应冷静地看到,我们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就企业而言,产品的能耗大、科技含量低;产品污染严重,环保达不到国际标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还比较少;等等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结合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一、二反映的经济现象对构建和谐世界有什么重要意义?
(3)结合材料三,谈谈我国企业如何应对入世面临的严峻挑战。
经济全球化必将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