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面是元素周期表中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我们对它进行研究:
⑴第16号元素属于__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它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填“得”或“失”)电子;
⑵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中的______________数关系密切;
⑶在同一族中,各元素的原子结构呈现的规律有________________ (任写一点);
⑷研究表明:第二周期从3~9号元素的原子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大,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我分析第三周期从11~17号元素原子半径变化规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同学设计的“用氧化铜制取铜”的实验步骤是:
第一步:取少量氧化铜粉末放入小烧杯中,然后加入适量稀硫酸,微热;
第二步:向上面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搅拌;
第三步:过滤烧杯中的物质,滤纸上的物质是A,滤液中的溶质是B;
第四步:将物质A移入小烧杯中,加入过量的C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步实验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第三步实验中滤纸上A是 ,滤液中B是 ;
(3)第四步实验中加入过量的C溶液是,其目的是。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如图所示,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有②的仪器名称是 。
(2)写出用装置A制氧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3)写出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可选用图中和(填序号)组装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请仔细观察下面溶液的变化并回答问题。
(1)浓硫酸的颜色是。
(2)B中溶液变浑浊的原因。
(3)把浓硫酸换成氢氧化钠固体(填“是”或“否”)出现图B中相同现象。
(4)稀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的方程式为。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1)1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物质的溶解度。20℃时,50克水最多能溶解甲物质g 。
(2)40℃时,把4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的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40℃时,有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各一杯(有甲溶质的为甲杯,有乙溶质为乙杯),当把它们的温度都降到20℃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A.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
B.溶剂质量:甲<乙 |
C.甲和乙都有晶体析出 |
D.甲溶液质量不变 |
(4)20℃时,在90 g10%的乙溶液中加入30 g乙固体,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保留一位小数)。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鱼的运输过程中,常加入少量过氧化钙(CaO2)增加氧气,同时生成一种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工业常用稀盐酸除铁锈,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出现时,可认为铁锈除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