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与探究题(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本题共12分。)
了解社会、关心社会,才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也才能更好地奉献社会。为此,我们青少年学生必须从关注时事政治做起。九年级学生小帆通过多种方式收集了三则时事政治材料:
材料一、十八打报告指出:十年来,我国经济总量上升到世界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
材料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材料三、中共今年严肃查处薄熙来等高级领导严重违纪问题,受到海内外瞩目。马怀德指出,执政党从中得到的深刻教训之一就是党内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仍然存在。同时,中共中央对薄熙来等的坚决果断处理,也显示了依法治国决心,坚定了民众对法治的信心。
(1)取得材料一中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2)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国家有哪些相关的措施?3分
(3)中共中央严肃查处薄熙来等高级领导严重违纪问题,说明了什么?4分
(4)为了推进依法治国,作为公民可以做些什么?3分
材料:习近平主席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我国已经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1)材料中的中国梦指的是什么?
(2)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启示我们实现中国梦要发扬什么精神?在新时期我们更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这种精神,尤其是什么精神?
(3)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作为中学生应该如何落实这种精神?
(4) 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如何理解我国现在的小康?
【环境保护 刻不容缓】
材料一:今年10月底以来,从东北到京津冀鲁,再到长三角、长沙、柳州等地,雾霾侵袭范围越发扩散。中国气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国平均雾霾天数为52年来之最,皖、湘、鄂等13地均创下“历史纪录”,呈现出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影响大、污染重等特点。
材料二:2103年11月8号,合肥上空的能见度很差。合肥市环保局空气质量发布平台显示,当日10个监测站点均为“重度污染”,自10月16日进入污染以来,合肥市仅仅在11月2日轻松了一下,有个“良”好的空气,此后又是污染,而自8日起,再次进入“重度污染”,主要污染物均是PM2.5,其浓度一度超过300微克/立方米。据人民网发布,截至11月9日7时,合肥的AQI指数为238,全国排行第八。
(1)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2)国家要求要将PM2.5列入空气质量标准进行监测、公布。因此,有人认为以上举措的实施能彻底改变我国的空气质量。请你谈谈你的看法。
(3)日照正在创建全国卫生城市,你应该从哪些方面做才能让日照更美丽?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抓住有利时机,加快促进信息消费,从五个方面对促进信息消费进行了部署。工信部日前公布,19个行业落后生产线全部实现关停,“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有望提前一年完成,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措施、促进企业做强做优的指导意见正在研究制定中。
某班就此话题交流,请你参与其中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班不少同学开设了微博。微博反映的是一种更加方便快捷的政治参与,请问政治参与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2)有同学通过微博谈梦想、话未来,有同学在此融矛盾、叙友谊,但还有同学在此发牢骚、转假帖,极个别同学甚至荒废学业,沉迷于虚拟世界之中。你认为同学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迎接信息时代。
(3) 在我国,从互联网到物联网,从智能安防到智能电网……创新正支撑着祖国强盛。作为有志青年应通过勇于创新来定义自己的青春。你认为青少年为什么要勇于创新?
中国网民已达5亿,网上可查询资料、淘宝购物、结交新友,也可了解政府的施政纲领、利民措施。如今已进入“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是麦克风”时代。据此回答第18、19题
18.这一现实反映了
①网络能解决一切生活问题②网络交往扩大了我们交往的领域、对象③网络世界有自身独特优势,我们可享受网络的诸多益处④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渠道不断扩张
| A.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19. 在“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是麦克风”的时代,我们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就要
| A.放松警惕,广交朋友 | B.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 |
| C.摆脱约束,随意发表言论 | D.依赖网络并随意消费 |
材料一:伟大的事业,源于伟大的梦想。经过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国人距离自己的梦想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接近。很少有民族,能像中华民族那样,历经苦难与辉煌;也很少有国家,在持续奋斗中,始终坚持“同一个梦想”。
材料二:“中国梦”的实现不会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圆梦征程上,我们看到了“老虎”“苍蝇”一起打的给力之举,更期待用制度的“笼子”把权力装下;我们为“神十飞天”、“嫦娥探月”“航母斩浪”而喝彩,更期盼越来越多“中国创造”走向世界。我们必须牢记伟大的“中国梦”。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中华民族始终坚持的“同一个梦想”指的是什么?
(2)从材料一中说说哪些精神支撑中华民族始终坚持“同一个梦想”?这对我们有何启示?(请你从中选择一种)
(3)为了使学生对中国梦有更深的认识,某校要举行以“中国梦,我的梦”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假如你是该项活动的组织者,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