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当前正处于经济发展、快速融入全球的转型期,社会意识多元、多样、多变,道德文化、价值观问题日渐突出。为化解国內社会矛盾,弘扬正气,维护社会和谐提供強大的思想支持,提高我们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党的十八大报告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和概括,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材料二: 中共广东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指出,我们着力围绕科学发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推出一系列破解科学发展难题的创新思路和工作举措,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大会首次提出“幸福导向型产业”概念,提出大力发展健康服务、节能环保、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等幸福导向型产业,引导转型升级的方向。
材料三: 习近平在广东考察工作谈到当前经济形势,既充分肯定今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趋好的态势,也要看到国际国内各种不利因素的长期性、复杂性、曲折性。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从坏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牢牢把握主动权。他希望广东继续在改革开放中发挥窗口作用,试验作用、排头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再添新动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说明我们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谈谈你对广东提出大力发展幸福导向型产业理念的理解。
(3)结合材料三,从“矛盾观”出发,谈谈你对习近平对当前经济形势分析内容的理解。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新型思维方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电动轿车。微型电动轿车制造成本低廉,预计售价3万—5万元,使用成本仅为百公里3元左右。微型电动机车虽然不能彰显身份,也受时速、续航里程的限制,但对于广大富裕进来的中等收入人群,特别是城市中生途出行的人群来说是比较适合的。而且电动轿车是一种绿色环保交通工具,可以显著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材料二:2010年1月8日,纽约商交所轻质低硫原油期货结算价下跌47美分,至每桶8219美元国内成品油下调空间显现。面对油价的不断下跌,汽车需求量会有所提升,汽车生产厂家正以积极的姿态迎接销售旺季的到来。
(1)结合材料一,分析电动轿车受到青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你认为汽车厂家的销售旺季能否实现?

2009年暑假,各大笔记本电脑厂商相继出炉促销战略,价格手段仍是杀手锏。惠普公司直接打出了1000万回馈消费者的口号,中低端机平均降价500—800元。而高考考生购指定机型享受8.5折优惠。华硕也对四款学生版新品,打出了直降1000元的优惠。神州优雅系列更是大降800—1000元。与此同时,日系笔记本品牌也不甘寂寞,纷纷加入到中低端战团。东芝新品选择暑期全面上市,火力也集中在中低端市场,指定机型凭学生证直降400元。
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笔记本电脑降价的原因。

2010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8月20日至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深圳考察并听取广东省和深圳市工作汇报,他强调,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更好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要求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开放兼容,国家才能富强,闭关锁国必然落后和挨打。必须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胆学习借鉴人类社会一切文明成果,在扩大开放中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改革和发展。
(1)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温总理要求“大胆学习借鉴”的依据。
(2)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阐述总理要求“大胆学习借鉴”对完善党执政方式的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近年来,《亮剑》、《潜伏》等“红色”剧作,从新的角度诠释革命英雄人物,顺应了当代观众的审美要求,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如何建设文化大省,发展文化产业,也成为广东省“两会”近年的议政热点。
材料三 上海世博会上,各国展馆纷纷展示本民族文化的独特风采,如丹麦“小美人鱼”、卢森堡的“金色少女”像……同时,许多外国展馆也都嵌入了中华文化元素,如意大利馆的“福”字,挪威馆的“中国红”……
(1)描述材料一图中所示的经济信息;它启示我们应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政府在推动文化建设和发展方面应承担什么职能?
(3)结合材料三,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4)探讨《亮剑》、《潜伏》等剧的成功,有人认为“创新就是否定,否定就是要敢于抛弃过去的一切”。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评析该观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0-2005年我国旅游信息统计表

年份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城镇居民出游率(%)
72.1
82.0
83.0
81.8
83.2
84.3
农村居民出游率(%)
49.4
48.7
49.1
49.0
48.7
48.1

注:2005年国内旅游人数达12.1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2005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达到3100万人次,预计2010年将达5000万人次。
材料二近年来,一些公民在国内和出境旅游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些不文明行为,如不修边幅、不讲卫生、不懂礼仪、不守秩序、不遵守法规、不爱护环境和公共设施,喧哗吵闹等,损害了中国“礼仪之邦”的形象,引起了海内外舆论的关注和批评,群众反应十分强烈。2006年8月,中央文明委发出通知,部署在全国实施“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

(1)材料一(含注)和材料二(含漫画)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回答,材料二(含漫画)中反映的问题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公民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