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说:“(这场战争)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今天的任何帝国主义的侵略都是可以依靠人民的力量击败的。”说的是哪场战争
A.抗日战争的胜利 | B.解放战争的胜利 | C.朝鲜战争 |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1924年,孙中山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这个办法”是
A.武装夺取政权 | B.联合地方实力派 |
C.建立责任内阁 | D.实行新三民主义 |
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说:“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这表明陈独秀
A.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
B.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 |
C.主张“中学”“西学”有机结合 |
D.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指出:“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 )
A.洋务自强的践行者 | B.维新图强的呼吁者 |
C.民主共和的实践者 | D.民主科学的倡导者 |
郑观应曾作出了这样的论述,“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其论述()
A.指出了学习西方的重要性 |
B.揭示了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 |
C.触及了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
D.反映了知识阶层改造传统思想的迫切愿望 |
徐明同学设计的历史手抄报,选取了图1—3三个人物和他们的代表著作(刊物)。下列为该手抄报设计的主题,恰当的是
A.师夷长技、尊孔复古 | B.优胜劣汰、民主科学 |
C.思想解放、救国图强 |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