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应于1948年8月1日能结束,并撤出军队;两个月后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的犹太国、犹太独立国家和耶路撒冷国际特别政权。……规定阿拉伯、犹太国和耶路撒冷市边界。按此方案,犹太国面积14000平方公里,阿拉伯国11000平方公里(分三块,有走廊联结)。 耶路撒冷市建立为一个在国际政权下的独立主体,由联合国管理.
_________第二届联合国大会关于巴勒斯坦将来治理(分治计划)问题决议(1947年11月)
请回答:
(1)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权是什么时候取得的?
(2)概括出上述决议的基本内容。
(3)上述决议实施过程中引发了什么战争?结果如何/你认为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巴勒斯坦问题之所以难以解决的原因何在?
(11分) 2008—2009的岁末年初,中东地区再次成为世界的焦点,巴以冲突不断激化。加沙局面进一步恶化,巴以冲突开始升级、转化。“第六次中东战争”的威胁成为国际关系面临的敏感话题。
材料一:19世纪末,犹太人兴起了“犹太复国运动”,要在巴勒斯坦重建犹太国家,得到英美大力支持。英国对该地区采取“分而治之”政策。一方面允许阿拉伯人单独建国,另一方面又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复国。1917年11月,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发出“贝尔福宣言”,声称英国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为犹太人建立一个民族之家,并为达到目的尽最大的努力”。1947年,联合国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独立的阿拉伯国和犹太国。1948年5月,以色列国成立。
(1)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以色列国之所以在巴勒斯坦地区建国的原因。
材料三:中东和平进程的启动与发展
1948年5月4日 |
以色列宣布建国 |
1948年5月15日 |
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 |
1956年10月29日 |
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 |
1967年6月5日 |
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 |
1973年10月6日 |
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 |
1978年 |
埃以签署了《戴维营协议》,实现了双方的和平 |
1982年6月—9月 |
第五次中东战争 |
80年代 |
阿以双方同意“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中东和平进程正式启动 |
1993年 |
巴以签署《关于在被占领土上巴勒斯坦临时自治政府安排的原则宣言》,以色列生存权得以承认 |
1994年 |
拉宾、佩雷斯和阿拉法特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
1995年11月4日 |
犹太极端分子阿米尔刺杀了时任以色列总理拉宾 |
2003年 |
美国、欧盟、联合国和俄罗斯公布了中东和平“路线图” |
2005年 |
以巴宣布停火,以将其军队、定居者在占领加沙地带38年后撤离 |
2007年11月28日 |
以巴代表在白宫举行和平谈判。由此,巴以和谈在中断了7年之后重新开始。达成了《共同谅解文件》 |
2008年12月27日 |
以色列军队的战斗机和直升机对加沙地区的目标实施了空袭 |
2009年1月3日 |
以色列向加沙地带发动地面进攻 |
(2)“五次中东战争”反映了中东地区存在着哪些主要国际矛盾?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中东地区成为“多事之地”的?
(3)简要概括“中东和平进程的启动与进展”所体现的“中东和平之路”的主要特征。
(15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对战后世界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等
材料二:1943年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直接原因。(4分)
(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为什么能以大国身份参加此次会议。(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次会议的重大成果及成果内容。(4分)
材料三: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签署《四国宣言》,提出:“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重建法律与秩序和创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它们将彼此协商,必要时并将与联合国家的其他成员进行协商,以便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
——摘编自朱贵生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3)依据材料三分析《四国宣言》的主要目的。(2分)其基本宗旨在战后是如何落实的?(2分)
(4)依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正确解决当今国际社会所面临重大问题的认识。(1分)
孙中山先生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生,逆之者亡。这个世界潮流就是人类社会由专制主义制度向民主政治迈进的必然趋势。中外仁人志士为建立民主政治进行了不懈的斗争。请就专制和民主两种制度,回答下列问题:
(1)专制主义制度在古代中国得以长期存在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2)近代前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建立民主制度进行了哪些政治实践
(3)17--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封建专制制度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中动摇。英、法、美、德四国各建立了怎样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这些英、美、法等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代议制度的核心是什么?这种代议制政治模式的建立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梁启超全集》中记载:“梁启超等联合举人百余人,连署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书达于督察院,督察院不代奏,达于总理衙门,总理衙门不代奏。当时会试举人集毂下者将及万人,皆与八股性命相依,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
材料二泰西近欧论,皆言三权:有论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三一些人指使御史文悌上章弹劾,诋毁保国会“名为保国,势必乱国……奸宄之徒欲保中国四万万人,而置我大清国以度外。”
——《戊戌变法》全刊第二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是什么事件? 它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该事件有何意义?
(2)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政治主张?其理论依据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一、三,说明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柏利(率美国军舰)在1853年进行的那次访问是不受欢迎的,但过后他在
日本反而有了许多潜在的盟友。……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终于领悟到,与西方打交道的唯一途径,是采用西方本身的军事和技术装备。他们要为日本人拯救日本,就要学习西方列强的秘密。……明治时代是日本西化的伟大年代。从此日本变成了一个现代的民族国家。
——摘自(美国)帕尔默•科尔顿《近代世界史》
材料二从明治四年到明治六年,岩仓使节团以考察各国的文物制度为使命,巡访
了欧美诸国,参观调查了“工厂、火车、电线、邮政诸会社”,积极推进殖产兴业政策,使节团在西欧产业各部门调查研究的成果开始在日本生根开花。……明治七年一月开设的内务省,以劝业寮为中心,在各地设立官营模范工场,推行振兴国产化企业,扶植民业的政策。——摘自(日)安冈昭男《日本近代史》
材料三(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有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了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摘自(英国)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许多潜在的盟友”是日本社会中的哪些人?“长州和萨摩两藩领主”
“学习西方”的直接目的是什么?(3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提炼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学习西方的基本情况。 (4分)
(3)指出明治时代的日本西化给日本社会带来的重要影响。(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