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求合力方法”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填“理想实验法”、“等效替代法”或“控制变量法”)。
某同学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得到了在不同拉力作用下的A、B、C、D……等几条较为理想的纸带,并在纸带上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即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按打点先后依次为0,1,2,3,4,5。由于不小心,几条纸带都被撕断了,如图所示(图中数据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请根据给出的四段纸带回答:
(1)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流是________(选填“交流”或“直流”);
(2)在甲、乙、丙三段纸带中,可能是从纸带A撕下的是______;
(3)打纸带A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m/s2,打点“1”时物体的速度大小是______ 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某同学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小车挂上钩码和纸带后,停在靠近计时器处,计时器使用的是50 Hz的交变电流。这时钩码离地面高度为0.8m。现要求纸带上记录的点数不得少于41个,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应不超过___________m/s2(纸带与木板足够长)
某同学用伏安法测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电阻r,所给的其它器材有:
A.电压表V:0~3~15V. B. 电流表A:0~0.6~3A
C.变阻器R1:(20Ω,1A) D.变阻器R2:(1000Ω,0.1A)
E.电阻箱R(0~999.9Ω)F.开关和导线若干
①实验中电压表应选用的量程为(填0~3V或0~15V),电流表应选用的量程为(填0~0.6A或0~3A),变阻器应选用;(填字母代号)
②根据实验要求在方框中画出电路图,并补充连接实物电路图;
③测出几组电流、电压的数值,并画出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该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__V,内电阻r=________Ω.
如图1所示,为“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装置及数字化信息系统获得了小车加速度a与钩码的质量及小车和砝码的质量对应关系图。钩码的质量为m1,小车和砝码的质量为m2,重力加速度为g。
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每次在小车上加减砝码时,应重新平衡摩擦力
B.实验时若用打点计时器应先释放小车后接通电源
C.本实验m2应远小于m1
D.在用图象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时,应作图象
⑵实验时,某同学由于疏忽,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测得,作出
图像,他可能作出图2中_____ (选填“甲”、“ 乙”、“ 丙”)图线。此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
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
C.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太大 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
⑶实验时,某同学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若轨道水平,他测量得到的图像,如图3。设图中直线的斜率为k,在纵轴上的截距为b,则小车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_,钩码的质量
__。
如图所示是在测定匀变速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图中A、B、C、D、E、F等是按时间先后顺序标出的计数点(每两个计数点间有4个实验点未画出),现用刻度尺量出AB、EF的长度分别为2.40cm和0.80cm,则小车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m/s 2,方向向____(填“左”或“右”)。小车在B点速度大小是____m/s
用如图甲所示的两个力拉弹簧使之伸长至某个位置,并记录,再换一根细线牵引弹簧,使弹簧的伸长到同一位置。
(1)某同学认为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其中正确的是_____(填入相应的字母).
A.两根细线必须等长 |
B.弹簧应与两细线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
C.实验时应注意使弹簧、细线与竖直平面平行 |
D.在用两个细线拉弹簧时要注意细线的夹角适当小点 |
(2)某同学在坐标纸上画出了如图乙所示的两个已知力F1和F2,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表示2 N,则两力的合力用F=_____N,F1与F的夹角分别为θ1=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