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学兴趣小组要完成中和热的测定。
(1)实验桌上备有烧杯(大、小两个烧杯)、泡沫塑料、泡沫塑料板、胶头滴管、环形玻璃搅拌棒、0.5mol· L-1盐酸、0.55mol· L-1NaOH溶液,
尚缺少的实验玻璃用品是 、 。
(2)实验中能否用环形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
(填“能”或“否”),其原因是 。
(3)他们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
实 验 用 品 |
溶 液 温 度 |
中和热 △H |
|||
t1 |
t2 |
||||
① |
50mL0.55mol.L-1NaOH |
50mL.0.5mol.L-1HCl |
20℃ |
23.3℃ |
|
② |
50mL0.55mol.L-1NaOH |
50mL.0.5mol.L-1HCl |
20℃ |
23.5℃ |
已知:Q=Cm(t2 -t1),反应后溶液的比热容C为4.18KJ·℃-1· Kg-1,各物质的密度均为1g·cm-3。计算完成上表。
(4)实验中NaOH的浓度比HCl的大,其原因是
(5)若用KOH代替NaOH,对测定结果 (填“有”或“无”)影响;若用醋酸代替HCl做实验,则测定结果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氧化亚铜(Cu2O)是一种鲜红色粉末状固体,几乎不溶于水,可在酸性溶液中发生反应,与硫酸、盐酸、硝酸反应如下:
①Cu2O+H2SO4 = CuSO4 +Cu+H2O
②Cu2O+ 4HCl = 2HCuCl2 + H2O
③3Cu2O + 14HNO3(稀) = 6Cu(NO3)2 + 2NO↑+ 7H2O
(1)Cu2O中Cu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
(2)反应①中氧化剂为____________,还原剂为___________。
(3)反应②_________(填“是”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若是请说明转移电子情况,若不是请说明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标准状况下22.4L NO,转移电子数为_________,做氧化剂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
某学习小组为认识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分散系的性质做了如下一组综合实验,根据实验流程回答相关问题:
(1)请写出Fe2O3与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质②为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FeCl3与铁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向FeCl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最终生成Fe(OH)3浊液,该过程的现象为_________,此过程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为(用化学方程式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FeCl3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煮沸至红褐色,制得分散系③__________________,它与FeCl3溶液、Fe(OH)3浊液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硝酸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强腐蚀性的无机酸,在储运过程中要严防泄漏。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硝酸储运罐子上应贴有的安全标识是(填序号)__________
①②
③
④
(2)一般在运输浓硝酸时采用的储藏罐材料是_____(填序号),原因是_________。
①铁②铝③铜④陶瓷
(3)从硝酸泄漏现场可以看到大量的红棕色气体弥漫,该红棕色气体的成分是。
(4)由于硝酸泄漏后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故可在地面铺撒______(填序号),并及时用水降温。
①氯化钙②氯化钠③生石灰④熟石灰
(1)近年来我国京、津、冀等多地出现雾霾天气,主要原因是空气污染严重所致,下列有关治理空气污染的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大力开发核能、氢能、风能、海洋能和生物质能等能源
B.限制使用电动车
C.我国煤炭储量丰富,可以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D.节日可尽情燃放烟花爆竹
(2)食品中加入营养强化剂是为了补充食品中缺乏的营养成分或微量元素。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
A.人体缺碘,可通过食用加碘盐补碘
B.亚硝酸盐可常用作腌制肉类食品的防腐剂,大量进食易致癌
C.维生素或钙、硒等不能添加在食品中
D.缺铁性贫血,可通过食用铁强化酱油预防
(3)下列关于药物使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长期大量服用阿司匹林可预防疾病,没有毒副作用
B.随着平价药房的开设,病人都可以到药店自行买药服用,不用到医院就诊
C.使用青霉素可直接静脉注射,不需要进行皮肤敏感试验
D.碘酒能使蛋白质变性,医院里常用于皮肤消毒
(4)在我国一些大城市,汽车等机动车排出的一些大气污染物主要有CO、、和碳氢化合物等。治理汽车尾气中NO和CO 的一种方法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装置,使NO和CO反应,生成CO2和N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1 分)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列出了7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族 周期 |
ⅠA |
0 |
||||||
1 |
① |
ⅡA |
ⅢA |
ⅣA |
ⅤA |
ⅥA |
ⅦA |
|
2 |
② |
③ |
④ |
|||||
3 |
⑤ |
⑥ |
⑦ |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③的元素符号。
(2)7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填序号)。
(3)元素④的氢化物与元素⑦的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元素⑤和元素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由强到弱关系为(用化学式表示)。
(5)元素②形成的最简单氢化物的空间结构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