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徐悲鸿在欧洲留学时,一个洋人曾当众对他说“中国人愚昧无知,天生是亡国奴的料,即使送到天堂,也成不了人才!”徐悲鸿义愤填膺地回答“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等学习结业时,看谁是人才,谁是蠢才!”从此,徐悲鸿学习更勤奋了。一年之后,徐悲鸿的油画就受到法国艺术家的好评。此后的数次竞赛,他都是第一。他的个人画展,轰动了整个巴黎美术界。这样令人惊叹的成绩,使那个洋人不得不承认自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
(1)是什么力量促使徐悲鸿发奋读书的?
(2)我国著名画家徐悲鸿的经历说明了什么道理?
许多同学在面对考试时都会有心虚的感受,特别是遇到关乎命运的重大考试时,会“头晕眼花、胆战心惊”。有一位班主任老师这样开导他的学生:“当你走上考场时,你一定要默默地念三遍:‘没有我不会的题。’”
(1)你同意这位班主任的说法吗?请说说你的感受
(2)王明同学按照班主任老师的教导,在考试中取得了从未有过的好成绩。你认为这对他以后的学习和成长有什么影响?
(3)你认为怎样才能增强自信心?
要真正做到尊重他人,就要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同身受,推己及人。具体说来,应该怎样做呢?
什么是自尊?为什么说自尊和被他人尊重都是快乐的?
从前,有个人到别人的菜园里偷菜,恰被菜园的主人看见了,菜园主人不但没有制止,反而转身就走。偷菜人以为他要告官,连忙赶上去。不料,菜园主人进了自己的家门,还把门关上。偷菜人说:“我被你看见了,我现在没法做人了。”菜园主人笑道:“你说什么话呢?咱们是邻居,你只是想知道我那菜为啥长得那么漂亮,对吗?我那菜,好看,又好吃。不信?你先尝尝。”说着,他真的到篮子里抱出两棵菜,硬塞到偷菜人手里。后来,这个偷菜人成为邻里众口称赞的好人。
这个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
孟子云:“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