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在举世瞩目的开国大典上,29岁的华北军区乐队队长罗浪沉着地指挥着200多军乐队员,精神饱满地演奏了雄浑激昂的
A.《黄河大合唱》 | B.《义勇军进行曲》 |
C.《东方红》 | D.《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
下图反映了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亿元)构成变化的情况。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
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
B. |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
C.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行 |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
兰考人把焦裕禄带领大家种植的防治风沙的泡桐称为“焦桐”。焦裕禄被人民称颂为( )
A. |
“最可爱的人” |
B. |
解放军好战士 |
C. |
党的好干部 |
D. |
“铁人” |
画报和邮票都是历史的载体。请回答下面小题
(1)图1和图2的两期封面人物,共同展现的时代风尚是( )
A. |
劳动光荣 |
B. |
见义勇为 |
C. |
勤俭节约 |
D. |
尊老爱幼 |
(2)图3展示了基层人大代表选举的场面,背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这反映了( )
A. |
人民民主的原则 |
B. |
民族团结的愿望 |
C. |
婚姻自主的权利 |
D. |
政治协商的制度 |
刘伯承回忆说:“遵义会议后,我军一反以前的情况,好像忽然获得了新的生命,处处主动。”发生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遵义会议( )
A. |
做出了湘赣边秋收起义的决议 |
B. |
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
C. |
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
D. |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
“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这是1935年时任南开大学校长的张伯苓在开学典礼上提出的“爱国三问”。其时代背景是( )
A. |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
B. |
北伐的胜利进军 |
C. |
日本加紧侵略中国 |
D. |
解放战争胜利前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