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习小组在举办“中国改革开放——辉煌的三十年”的主题活动中选取了一些素材,其中不准确的是
| A.中国与苏联建交 | 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 C.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 | D.香港、澳门回归 |
雅典第11个宪法规定,在公民大会上,任何愿意的人都可以在放下一条请愿树枝后,对民众说出他想要说的话,不论是公事还是私事。这有利于
| A.共和政体的发展 | B.公民的思想统一 |
| C.制裁颠覆性事件 | D.思想言论的自由 |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公报传到正在日内瓦参加“中国恢复关贸总协定创始会员国谈判”会议的中国工作组,引起全场轰动,因为公报内容为中国“复关”又排除了一大障碍。其相关内容是
| A.作出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决策 |
| B.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
| C.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地位 |
| D.确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国企改革目标 |
创刊于1902年的《大公报》,曾发表过一篇《新生宣言》,称“今后的大公报,从经济观点来说,是私营企业,而在精神上,是属于人民的”。据此判断,该宣言发表于
| A.1912年 | B.1945年 | C.1949年 | D.1956年 |
1946年2月,当国、共及其他各党派在重庆签订一个基本方案后,美国特使马歇尔致词:“此协定为中国之希望。我相信其将不为少数顽固分子所污损,盖此少数顽固分子,自私自利,即摧毁中国大多数人民所渴望之和平及繁荣生存权利而不顾也。”材料表明
| A.“协定”符合美国利益 | B.国共两党达成和平建国纲领 |
| C.美国极力调停国共矛盾 | D.中国和平面临顽固分子威胁 |
鲍宗豪《中西方城市文明比较研究》载:“重庆在1937年人口不过27万,到1945年竟达100万,工厂增至1500家,为战前的16倍;成都1939年人口为30.9万,至1945年达71万;宝鸡由7~8千人增至11万,昆明由10多万增至40多万;湖南衡阳也由10万人增至40万人等等。”上述城市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 | B.国民党将首都由南京迁到重庆 |
| C.东部居民和工业内迁的影响 | D.优先发展西部战略的强力推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