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影响广泛而深远。对官员服饰有明确的规定,据《明史·舆服志》载“皇帝常服:……袍黄,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织金盘龙一。……天顺二年,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龙、飞鱼……并玄、黄、紫诸色。违例奏请蟒衣、飞鱼衣服者……治以重罪。”
材料二 明代文武官员常服主要标识等差表(赵连赏《明清官员的补服》)

品序
文官
武官
带饰

仙鹤
狮子


锦鸡
狮子
花犀

孔雀
虎豹
金钑花

云雁
虎豹
带饰

白鹇
熊罴
银钑花

鹭鸶

素银

鸂鶒

素银

黄鹂
犀牛
乌角

鹌鹑
海马
乌角

材料三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自《凤凰网》
请回答:
(1)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包括哪些具体制度?
(2)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说明君和臣、臣和臣之间衣着和配饰有何不同?这种不同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西晋·陈寿《三国志》
材料二当时只有蜀先主可与有为耳。曹操自是贼,既不可从,孙权又是两间底人,只有先主名分正,故(诸葛亮)只得从之。
——南宋·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毛泽东曾于1954年说:“曹操是个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中说“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些难道不该肯定?难道不是了不起?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书上那么写,戏里这么演,老百姓这么说,那是封建正统观念所制造的冤案。还有那些反动士族,他们是封建文化的垄断者,他们写东西就是维护封建正统。这个案要翻。”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说明二人对曹操的不同评价。
(2)根据材料三指出评价历史人物的关键是什么?影响人们对历史人物评价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1958 年马岛归属问题被提交联合国。1965年第20届联合国大会通过2065 号决议, 认为马岛主权存在争议, 敦促双方和平解决。英阿进行了外交谈判, 并曾达协议。但此时有消息说, 马岛周围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进入80 年代后, 阿根廷经济陷于严重衰退之中, 全国上下对军政府的不满情绪日益强烈, 企图以此激起群众的民族情绪, 转移对政府的压力。1982 年3 月, 英国马岛当局与阿方因几十名阿根廷工人进岛工作的问题发生争执, 阿根廷政府即以此为契机开始行动。驻岛的少量英国守军很快被迫投降, 阿宣布收回马岛主权。
——《战后国际关系史》下册
材料二马岛战争以英获胜阿失败结束。阿根廷总统兼陆军总司令加尔铁里和海、空军司令等高级将领辞职,并逐渐恢复民主制度。阿经济损失达数亿美元。若加上美、欧对阿经济制裁,阿蒙受数十亿美元的损失。拉美外债危机爆发,阿也未能幸免,从此陷入长达多年的经济危机之中。英国加强了撒切尔政府的执政地位,英阿贸易由此中断,英军驻马岛费用急剧增加。这场战争引起国际社会分化成态度鲜明的两个阵营:以美国、欧共体国家为主的西方国家为一方,联合支持英国,制裁阿根廷;以拉美国家为代表的广大南方国家为一方,则支持阿收复马岛的正义要求,主张和平解决。这场战争不仅导致美拉关系一度趋于冷淡,削弱了欧洲在拉美的传统影响,而且还使南北关系进一步恶化。
——《国际关系史》(第十一卷 1980-1989)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阿马岛战争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马岛战争的影响。

【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19世纪60年代初,地方自治的主张最早由冯桂芬明确提出。90年代末,地方自治制度越来越引起社会各阶层的关注,至预备立宪时期终于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社会舆论。
冯桂芬的地方自治制度核心是实行乡董自治,具体方案为:各乡设立一自治公所,设正副二董,都由民众直接选举产生,具体而言,“满百家公举一副董,满千家公举一正董,里中人各书姓名保举一人,择取举最多者用之”;乡董不为官,不立署,不设仪,以本地土神祠为公所;乡董的基本职权主要是调停、裁决民间争端,并行使有限的处罚权,但不能行使地方官吏的职权,“即民有争讼,副董会里中耆老(年高有德之人),于神前而听其辞,副董折中公论而断焉,理曲折责之罚之,不服则送正董,会同两造族正公听如前,又不服送巡检,罪至五刑送县”;关于任期则正副董皆三年一易,“其有异绩殊誉,功德在闾里者”,可连任,但须通过全民选举。如任期内有过,则“随时黜之”。
(1)根据材料概括冯桂芬地方自治主张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地方自治思想出现的历史背景。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清朝原本在全国各地港口都设有海关,分别归当地督抚管辖。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并成为世界上关税最低的国家。1853年,小刀会起义捣毁了上海海关,清朝海关官员逃跑。之后外国侵略者提议由各国派代表与清政府一同重建海关,从此中国海关的高级职位都被外国官员把持。1861年起,英国人赫德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长达半个世纪,统一管理全国各地的海关。在他管理海关时期,创建了税收、统计、浚港、检疫等一整套严格的海关管理制度,新建了沿海港口的灯塔、气象站,为北京政府开辟了一个稳定的、有保障的、并逐渐增长的新的税收来源,清除了旧式衙门中普遍存在的腐败现象;赫德主持的海关还创建了中国的现代邮政系统。清朝末年,总税务司将税款的保管账户全部转到了外国银行。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逐渐加强了对海关的控制,并与1928年开始与美英法等国重签关税新约,1933年,中国政府正式收回了关税自主权。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延续了95年的以洋员税务司为主宰的海关制度,宣告结束。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海关制度改革的总体趋势。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近代中国海关改革的因素。

(12分)随着历史研究视野的拓展,当今史学界对很多历史问题都提出了新的认识,如下所示:

论题
观点一
观点二
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1900年
1917年
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1840年
1860年
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
18世纪后期—19世纪中期
18世纪后期—20世纪初期


请任选一个论题,分别分析观点一和观点二的理由。(要求:围绕观点,史论结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