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在这两句诗中,作者在前一句和后一句中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 )
A.竹排,流水 | B.流水,青山 | C.青山,河岸 | D.河岸,竹排 |
如图所示,车内轻绳AB与轻绳BC拴住一小球,轻绳BC水平,两根轻绳可以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由于外界条件的变化,导致发生下列改变,但小球仍处于车内图中所示的位置,则与原来静止状态时比较,正确的答案是:
选项 |
小球、小车状态的变化情况 |
AB绳 |
BC绳 |
A |
保持小车静止,不断增加小球质量 |
拉力变大,最先断裂 |
拉力不变 |
B |
向右匀减速直线运动 |
拉力不变,做负功 |
拉力减小,做正功 |
C |
向上匀加速直线运动 |
拉力变大,做正功 |
拉力不变,不做功 |
D |
向左匀减速直线运动 |
拉力变大,做负功 |
拉力减小,做负功 |
用等长的两根轻质细线把两个质量相等的小球悬挂起来,如下左图所示.现对小球b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力F,同时对小球a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3F,最后达到稳定状态,表示平衡状态的图可能的是图中的:
如图所示,在外力作用下某质点运动的v-t图像为正弦曲线.在0~t4一个周期内,从图中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刻质点所在的位置为质点运动的对称中心 |
B.在0~t1时间内,外力逐渐减小,外力的功率逐渐增大 |
C.t4时刻,质点回到出发点 |
D.在t2~t3时间内,外力做的总功为零 |
如果把水星和金星绕太阳的运动视为匀速圆周运动,从图示位置计时,若在相同时间内水星转过的角度为θ1;金星转过的角度为θ2(θ1、θ2均为锐角),则由此条件可知()
A.水星和金星绕太阳运动的周期之比 |
B.水星和金星的密度之比 |
C.水星和金星到太阳的距离之比 |
D.水星和金星绕太阳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 |
如图所示,河的宽度为d,河水流速为v水,甲、乙两船均以静水中的速度v同时渡河。出发时两船相距2d,甲、乙船头均与岸边成60°角,且乙船恰好能直达正对岸的A点。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船正好也在A点靠岸 |
B.甲船在A点左侧靠岸 |
C.甲、乙两船可能在未到达对岸前相遇 |
D.甲、乙两船到达对岸的时间相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