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条第一款 自1947年8月15日起,应在印度境内成立两个独立的自治领,分别称为印度和巴基斯坦。
第二款 上述两个自治领……称为“新自治领”……
第二条第四款 本条中任何规定均不得解释为阻止印度土邦加入任何一个新自治领。
……
第五条 两个新自治领均应由英王陛下各指定一名总督,代表英王陛下治理该自治领。
请回答:上述材料节选自什么文件?
该文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上述材料中的第二条第四款的内容后来引发了什么战争?
上述材料中的第五条说明了什么问题?
比较华盛顿会议和雅尔塔会议在召开背景、目的方面的不同之处;指出这两次会议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
概括指出从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随着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的主要情况。指出由此引发的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及其结果
试结合隋朝完成统一前后的经济发展趋势分析隋开通大运河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伟大的湖南农民暴动,不但惊吓了资产阶级、地主军阀,甚至惊吓了共产党的指挥者,那时正是各地共产党员群众力争这个运动的发展,......然而中央受着国民党领导的恐吓犹豫的影响,不能提出革命的行动纲领来解决土地问题。
摘自《中共八七会议告全党党员书》
材料二: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的最后的死命。
摘自李立三《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1930年6月)
材料三: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摘自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
回答:
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一、三,概括材料二所提出的革命方案在领导力量、道路选择方面有什么进步或局限;指出该方案产生的背景及其具有局限性的原因。
材料一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朕忧其然,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
摘自《汉书景帝纪》
材料二余谓正德(明皇帝)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者,又十之二、三矣。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
摘自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13
材料三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摘自《清世宗(雍正)实录》
回答:
概括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封建统治者采取的政策对当时的社会发展所产生的主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