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以下对材料中“商人”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他到浮梁买茶时住在被誉为四大商业名镇的景德镇 |
B.经商使他经济实力大增,一度成为徽商的主要成员 |
C.他将茶叶贩卖到海外,受到“海禁政策”的限制 |
D.他可以到浮梁草市收购茶叶 |
从下图中能够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
A.国家安定繁荣,国库盈余增加 |
B.商业贸易兴盛,贸易总额增加 |
C.国家内忧外患,军费不断增加 |
D.对外贸易发达,关税收入增加 |
吉尔伯特·罗兹曼在其主编的《中国的现代化》中说:“在中国国内,败给日本和拳乱的灾难性后果使统治集团认识到,继续阻止改革将是徒劳无益的。其后十年之内发动的颇具朝气的现代化运动,引进了新观念。”这里所说的“新观念”是指(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 B.“中体西用” |
C.立宪代议 | D.三民主义 |
19世纪三四十年代,“社会主义”一词在西欧广为流传,其意为提高劳动群众的福利和保障社会和平而改造社会制度。孙中山认为:“循进化之理,由天演而至人为,社会主义实为之关键。”孙中山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指的是( )
A.平均地权 |
B.消灭私有制 |
C.用暴力推翻满洲贵族统治 |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
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
1865年 |
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
1894年 |
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士、农、工为商助也……” |
1903年 |
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
1913年 |
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
A.推动中国近代化 B.实行民主政治
C.实现中国工业化 D.启蒙与救亡并重
一般的雕版印刷书籍,每页不过一百多字,比如《四库全书》,每页仅为182字。对于追求信息含量、讲究内容厚实的近现代报纸而言,若用雕版印刷出版报纸,那简直如同派小脚女人参加奥运会100米赛跑。这段材料主要说明( )
A.雕版印刷物的文字容量狭小 |
B.雕版印刷技术制约了近代报刊的兴起和发展 |
C.雕版印刷物价格昂贵 |
D.雕版印刷不适用于新闻报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