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驱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英国繁荣的经济以各种方式促进了英国的海外事业……使英国殖民者和商人胜过他们的竞争者。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二 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上瞩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
——《十三行史料展》
材料三
         
(1)材料一中“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其猛冲的经济活力是指什么?(2分)为此其“民族君主国”开展了什么活动?(2分)
(2)依据材料一、二简要概括导致十三行兴盛的客观原因是什么?(3分)
(3)材料三中图片反映了什么重大事件? (2分)与材料一、二之间有何联系?(3分)分析材料三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起了怎样推动作用?(3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阅读下列图片

材料二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三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请回答:
(1)阅读图一和图二,回答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准备怎样解决土地问题?如何评价?(6分)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3分) 请你结合所学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1919-1949年间的两件大事(4分)
(3)按照材料三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6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史和社会主义运动史,可概括为追求效率和讲究公平。前者
表现为效率优先,为追究效率可以牺牲公平:后者则主张公平优先,在公平的前提下,
提高效率。
材料二: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
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
上个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
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
材料三:在“后美国时代”图景中,一大批国家正在发展壮大,世界各主要区域的政治
经济力量正在整合,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多极世界正在显现。
请回答:
(1)试举两例说明工业革命前英国资产阶级进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而牺牲公平发展生产
的史实。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后社会主义者主张公平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活动。(4
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回答西欧崛起和美国能主导世界的主要因素。
(3)列举“群雄竞起”的表现。
(4)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后美国时代,你同意这个观点吗?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
你的判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明史·职官志》
材料三

图三 文渊阁图四军机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一所示的中央政权组织创立于哪一朝代?图二所示的中央官制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制度?是什么时候(朝代)设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太祖为加强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3)在材料三中图三内开始设置内阁是在谁(皇帝)的时候?图四的机构又是什么时候(朝代)设置的?
(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演变的趋势。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之商务一日不兴,则彼之贪谋亦一日不辍。纵令猛将如云,舟师林立,而彼
族谈笑而来,鼓舞而去,称心餍欲,孰得而谁何之哉?吾故得以一言断之曰:习兵战,不
如习商战。
——郑观应1894年《商战》
材料二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
讲格致(清末对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统称),用机器,精制造……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数,御侮自在其中。
——张謇1895年《条陈立国自强疏》材料三余以为舍国际共同发展中国实业外,殆无他策。政策果能实现理想中之结果,则大而世界,小而中国,无不受其利益。余理想中之结果,至少可以打破现在之所谓列强势力范围,以消灭现在之国际商业战争与资本竞争,最后且可以消除今后最大问题之劳资阶级斗争。
——孙中山1920年《建国方略》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郑观应“习兵战,不如习商战”思想是对哪场运动的反思?有何进步意义?
(2)据材料一、二,比较张謇和郑观应两人思想认识的异同点。
(3)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在发展实业问题上的明显变化。归纳他持有这一主张的主要理由。
(4)郑观应、张謇和孙中山的思想主张在近代中国未能实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题后问题:
古往今来,不少思想家对人性作过认真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孟轲《孟子.告子上》
材料二若夫目好色,耳好听,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是性人为之所生,其不同之征也。……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利法度。
——荀况《荀子•性恶》
材料三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侧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四因为我们还不知道美德的本性和性质,我们也必须在一个假设之下来问美德是否由教育而来的问题,就像这样:如果美德是属于这样一类心灵的善,它是否应该由教育而来?让我们假设第一个假设是知识或不是知识——在这种情形之下,它是由教育来的或不是由教育来的?……但美德是否由教育而来的呢?或毋宁说,是否每一个人都能看到只 有知 识是由教育而来的呢?
——苏格拉底
材料五如果人是天使,那就不需要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的限制了。……人总是要追求其个人私利的。要改变人性,就像要阻挡狂流一样困难。聪明的立法者应该巧妙地通过改变河道而对其加以引导,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将其导向公共利益方面。
——美国政治家麦迪逊
综合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荀子与孟子的人性观及政治主张不同点,二人政治主张的共同目的是什么?(6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王阳明的人性观是怎样的?他认为应怎样加强道德修养?(2分)
(3)根据材料四概括苏格拉底的思想。(4分)
(4)据材料五分析,麦迪逊主张对政府进行“外来的或内在的限制”的原因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对政府怎样进行“内在的限制”?综合上述材料,与其他思想家相比,麦迪逊主张如何对人性进行规范引导?(4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