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变局”和“创举”被后人誉为“旧邦改造”,其史实依据是:
A.辛亥革命的爆发 | B.清朝统治被推翻 |
C.中华民国成立 |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
“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其中一个层次……它继承了合作化的结果,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原则。”这里的“它”是指
A.农民个体经营组织 | B.农村生产合作社 |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D.农村人民公社 |
新中国建设道路,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一五”(1953—1957):工业增速,超额完成;“二五”(1958—1962):大跃进,大倒退;“八五”(1991—1995):___;“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其中空格处的主题词应该是
A.改革开放走向兴起 | B.解决温饱成效显著 |
C.小平南巡改革深化 | D.指令登场市场控制 |
新发明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同时出现了很多新的职业,下列职业按出现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电话接线员—火车司机—空姐—网络管理员 |
B.火车司机—电话接线员—空姐—网络管理员 |
C.空姐—电话接线员—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 |
D.电话接线员—空姐—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 |
据统计,1912—1919年,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这一阶段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不包括
A.速度和规模已超过前半个世纪的成就 | B.轻工业的增长速度大于重工业 |
C.外国资本在各行业仍占绝对优势 | D.还未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
“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这一商业现象不可能出现在
A.唐朝 | B.宋朝 | C.元朝 | D.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