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的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战争。战争起因是伊拉克违背国际法武装占领科威特全境,并宣布它是伊的第19个省。
材料二:大洋网2003年3月20日报道,美国和英国不顾俄罗斯、中国、法国等大国及其他国家的强烈反对,绕过联合国打响了对伊拉克的战争。美国国务卿鲍威尔2003年2月初在美国国会的一次讲话中坦言“对伊战争能够重整中东秩序,使之符合美国的利益”。
材料三:观察下面一幅漫画:《联合国——美国:不听话的后果》

(漫画说明:警告牌——小心鲨鱼,别怪我们没有警告过你!
美国:救命呀!
联合国:救命可以,不过我们得先谈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美国、英国两次发动伊拉克战争的主要异同。(6分)
(2)以上材料反映出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5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图片:材料一:

材料二义和团的一份揭帖说:“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等众神仙。……挑铁道,把线砍,旋在毁坏大轮船。……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生平。”
请回答:
(1)这三个条约签订的时间及背景各是什么?(6分)
(2)这三个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各有何影响?(6分)
(3)图三之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有何变化?(2分)为什么?(3分)
(4)对于当时中国民族危机的原因和挽救民族危机的途径,义和团有何观点?你对此如何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真宗咸平四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刘晏(唐朝人)以一千二百万贯供中原之兵而有余,今以三千六百万贯供川陕一军而不足。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 夷狄者,皮肤之患尚可知;盗贼者,心腹之患深自忧。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 官壅于天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
——范仲淹《鉴于诏条部东十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所述,你认为它反映了哪个朝代的什么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何在?
(2)结合材料一所反映的问题,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你认为哪个更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实际?为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统治者是怎样“更张以救之”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485年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屋舍),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官职)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劝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材料二 (490年)主畿(京师平城)之内,颇为少雨,关外诸方,禾稼仍茂。苟动之以礼,绥之以和,一岁未收,未为大损。
材料三正光(521年)以前,时惟全盛,户口之数,比夫晋(西晋)之太康,倍而已矣。
材料四 (正光以后)四方多事,加以水旱,国用不足,预折(预先折算)天下六年租调而征之,百姓怨苦,民不堪命。(注:北魏分裂于534年。)
——摘自《魏书》
有的史学家认为北魏的衰落根源于孝文帝“深慕华风,锐意模仿改革……崇尚文治之风,消灭雄武之风”。请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北魏孝文帝实施均田制的原因、结果,以及北魏后期的情况,说明上述观点是否正确。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魏经济是一种复杂的混合体,在大量役使奴隶劳动的同时,在中原封建经济的影响下,对广大被征服的人口,不得不采取封建方式组织生产……道武帝入主中原以后,面对人口众多的汉族地区,一开始就采取了田租户调的封建剥削方式,中原的封建经济关系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拓跋部贵族面临封建经济的汪洋大海,他们圈占、抢夺大量的土地,逐渐转化为封建贵族,拥有的奴隶则变成了束缚在土地上的农奴。
——张文喜、刘焕曾《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445年,陕西一带人民起义,参加者既有汉族,也有羌族等其他少数民族,起义军很快就发展到十余万人。北魏皇帝亲自统率大军镇压,几经周折,才平息了这场起义。但是,此后各地起义仍时有发生。
请回答:
(1)材料一所叙述的内容中蕴涵着哪几种社会矛盾?北魏统治者采用封建生产关系发展经济对之后的孝文帝改革有何作用?
(2)材料一、二表明,孝文帝改革的原因是什么?由此你认为其改革的根本目的何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初,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而豪强征敛倍于公赋。给事中李安世上言:“岁饥民流,田业多为豪右所占夺;虽桑井难复,宜更均量,使力业相称。又,所争
之田,宜限年断,事久难明,悉归今主,以绝诈妄。”魏主善之,由是始议均田。
——《资治通鉴》卷一三六《齐纪二》
材料二 对于孝文帝改革的意义,学术界有不同的声音。499年孝文帝去世后,北魏进入动乱不一的多事之秋,二十余年以后爆发了六镇起义,再过十余年,北魏即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二国,实权分别落入高欢、宇文泰等人之手。因此,有学者认为造成北魏后来动乱局面的根源,实际上可追溯到孝文帝改革。因为孝文帝舍平城迁都洛阳,改鲜卑武勇之风为汉人文弱之风,进一步削弱了北魏军事力量,孝文帝的改革不但没有振兴北魏,反而加速了北魏国家和拓跋民族的灭亡。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孝文帝改革前怎样的现实问题?
(2)为解决这些问题,孝文帝采取了哪一改革措施?
(3)材料二中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