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希腊的民主与今天西方的民主不能完全相提并论。在雅典,城邦的所有公民都有可能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
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来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主权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
——许海山主编《欧洲历史》
材料二 英国:“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19世纪中期,议会选举变成两大政党之间的权力角逐。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
美国:国会可用2/3的多数推翻总统对国会法案等的否决,可通过法律规定法院的组织与权限。众议院有权对犯有“背叛、行贿、受贿或犯有其他重大罪行和恶行”的总统、副总统等提出弹劾……
法国:“宪法规定,立法权由参议院和众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议员由地方参议会组成的选举委员会间接选出,……众议员议员用普选方式选出(妇女、军人无投票权)……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对议会负责。”
德国:宪法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岳麓版《政治文明历程》
材料三 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
请回答:
(1)依据所学知识,说说古代雅典为后世提供了哪些可供借鉴的民主运作方式?依据材料一,回答近代西方民主制在形式上与雅典民主制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四段材料分别出自欧美国家的什么政治文献?四国以文献为标志在近代分别确立了什么政体?概要指出四国政治体制的相同点。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临时约法》规定的中华民国的民主共和政体有何特点?(2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古希腊的历史遗产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是不能促进我们达到目标的一切东西,我们都应一概斥为无用。”
——斯宾诺莎
材料二当立法者们图谋夺取和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们就使自己与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服从……人民享有恢复他们原来的自由的权利,并通过建立他们认为合适的新立法机关以谋求他们的安全和保证。当人民发现立法行为与他们的委托相抵触时,人民仍然享有最高的权利来罢免或更换立法机关。
——洛克《政府论》
材料三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因而,如果我们撇开社会公约中一切非本质的东西,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契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斯宾诺莎所说的目标是什么?“一切无用的东西”又指什么?
(2) 材料二中.立法者与人民的关系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除了上述立法权外,还有什么权力?
(3) 材料三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观点?实质是什么?
(4) 以上材料反映了近代民主思想中三位杰出的思想家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三大思想家思想的共同之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材料二自台事后(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既无强邻之逼,揭杆斩木,已可危!
——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三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
——《中国近代现代史》
材料四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
—— 摘自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康有为主张变法有什么意图?对此应如何评价?
(2) 材料三、四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其依据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878年日本流行一首儿歌,叫“文明球歌”,创作的目的是要使年轻人深深感到西方文明的优越性。拍球时,他们通过背诵被认为最值得采纳的10种东西的名字即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来计算球弹跳的次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反映了日本在学习西方方式上的什么特点?
(2)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简要说明日本是怎样向西方学习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材料二人口向城市不断移住,农村因租地集中,耕地牧场化,以及机器等等而不断人口过剩化,农村人口因拆毁小屋而不断被驱逐,这种现象是同时并进的。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人口问题》
材料三在此期间,城镇人口由1843年的2070万人,至1893年增至2350万人。从占总人口的5.1%上升为6.6%。至1949年增至5766万人,从占总人口的5.1%上升至10.6%。……从“五口通商”始,至甲午战争前,全国通商口岸34个。这些口岸一般是被迫开放的……中国各地工厂有外资工厂、官办和官商合办工帮、民族资本主义工厂三大类。——皮明庥《洋务运动与中国城市化、城市近代化》
材料四时至今日,农村破产,日益剧烈,农民痛苦,日益深刻,各乡村普遍有一种杌齁不安(注:心情焦灼不安)的现象。农民莫不纷纷离村,徙居都市。
——董汝舟《中国农民离村问题之检讨》
(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英国城市代的发展趋势。并据材料一、二分析推动英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2)对比材料一、三归纳中国近代城市化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中国近代前期城市发展的背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是最早发明植桑养蚕织丝绸的国家。秦汉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农村,户户房前屋后种了桑麻,有的富户拥有上千亩的桑麻。那时候,桑麻种植开始向南发展到湖北、湖南和四川,向北发展到今天的内蒙古地区,汉朝的丝织品,以临淄和襄邑(在今河南)所产最为有名。那里的丝织品,种类多,产量大,有名贵的锦、绢、纱等……丝织业经过唐末五代及北宋一个长时期的发展,大大改变了唐中叶以前的面貌。北宋时,丝织业的产地逐渐形成江浙和四川两个中心……整个沿海地带都比较发达。
——《简明宋史》
材料二中国古代人口地理分布的变化(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简明宋史》
材料三渭水上游的陇山山脉,秦汉时代一片葱笼。秦岭及其北麓在汉代被人称为“陆海”。然而,关中作为许多朝代帝王的京畿重地,建筑宫室,营建坟墓,所耗树木无法计算,其中主要是就近砍伐。唐代以后,渭水的流量已经明显减少,航运也就不见记载。秦岭北麓的森林至今早就无影无踪了。
——《沧海神州·中国历史地理谈丛》
材料四且说嘉靖年间,这盛泽镇(江苏苏州郊区)上有一人,姓施名复,浑家喻氏,夫妻两口,别无男女。家中开张绸机,每年养几筐蚕儿,妻络夫织,甚好过活……那施复一来蚕种拣得好,二来有些时运,凡养的蚕,并无一个绵茧,缫下丝来,细员匀紧,洁净光莹,再没一根粗节不匀的,每筐蚕又比别家分外多缫出许多丝来。照常织下的绸拿上市去,人看时光彩润泽,都增价竞买,比往常每匹平添许多银子。因有这些顺溜,几年间,就增上三四张绸机……(后来)夫妻依旧省吃俭用,昼夜营运。不上十年,就长有数千金家事。又买了左近一所大房居住,开起三四十张绸机,又讨几房家人小厮,把个家业收拾得十分完美。
——冯梦龙《醒世恒言》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我国古代丝绸生产格局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丝绸生产格局变化的原因。
(3)从施复夫妇经营的丝织业规模变化来看,反映什么本质问题?结合史实分析这一本质问题出现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