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准备各写一篇关于古希腊罗马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
|
第一步 |
第二步 |
甲 |
提出雅典民主是多数人民主的观点 |
寻找到伯利克里的同样言论作证据 |
乙 |
提出雅典民主是最完美的制度的观点 |
寻找到当时用于投票的陶片作证据 |
丙 |
查阅到《十二铜表法》的原文 |
得出当时已产生成文法的结论 |
丁 |
查阅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具体内容 |
得出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的结论 |
A.甲 B.乙 C.丙 D.丁
对下表中清朝军机处职能(部分)的表述,正确的是
1.发折 |
奏事处将官员奏折下发大臣 |
4.述旨 |
将皇帝旨意拟成谕旨再交皇帝御览 |
2.接折 |
章京将奏折送大臣阅 |
5.过朱 |
皇帝朱笔改定奏折 |
3.见面 |
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 |
6.交发 |
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 |
A.参议要政B.监察百官
C.备答顾问D.承旨遵办
下列对明朝设立内阁制度意图的表述,正确的是
A.处理西北军务 | B.提高行政效率 |
C.强化君主专制 | D.加强特务统治 |
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
A.分科考试 | B.追求公平公正 |
C.以文治国 | D.“学而优则仕” |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主要表现为
A.三公九卿,统领朝政 | B.中朝决策,外朝执行 |
C.三省分工,相互牵制 | D.内阁参政,君权强化 |
“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 由此可见,汉武帝设立中朝的直接目的是
A.加强中朝的决策能力 | B.加强君主的专制统治 |
C.削弱丞相为首的外朝 | D.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