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1)小明发现所用的凸透镜没有标明焦距,于是他让太阳光平行于主光轴照射在凸透镜上,在透镜另一侧F点得到一个最小的亮点,如下图所示。试作出这一过程的光路图。

(2)请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____cm。
(3)小明将该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进行实验,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明显还需要调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调整后,在光屏上恰好得到一个清晰的蜡烛的像,请你详尽地描述这个像的特点:__________。

(4)此时,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使蜡烛的像变清晰。此实验说明近视眼配戴合适的近视眼镜能矫正视力的原因是__________。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透镜的光路图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一个额定电压是6V的小灯泡,其正常工作时通过的电流约为0.3A.小组想测定这个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实验室中有如下器材: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各一个,两个规格分别为 “10Ω 1A”、 “50Ω 0.5A”的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电源一只(电压为12V).

(1)小组设计了如图a所示电路图,通过分析你认为小明应选用规格为的滑动变阻器。
(2)图b已连接了部分电路,请你根据图a所示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使
滑片向左移动时灯变亮。
(3)小组正确选择了滑动变阻器,将图b的电路补充连接后,闭合开关,发现灯泡发光较暗,电流表有示数.任意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压表示数不变(示数不为零)且小于6V.具体原因是;若灯不亮,电流表示数为0而电压表有示数,可能故障是
(4)小组排除故障后,继续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眼睛应注意观察,当时,
表明灯正常发光,记下此时电流表的示数。
(5)小组又通过实验测得小灯泡电流随电压变化曲线如图c。由图可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_______ W。

小明和小华同学为了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两个烧瓶A、B中盛有质量、初温相等的煤油,RA与RB是阻值不同的电热丝。

(1)RA与RB采用串联的连接方式,其目的是为了控制通电时间、相等。
(2)小明同学为比较RA与RB阻值的大小,用电压表分别测出RA与RB两端电压大小,发现UA<UB,则RARB(选填“>”、“<”或“=”)。
(3)在相同时间内,可通过观察来比较电流通过电热丝产生的热量多少;为了升温较快,实验液体选用煤油而不选用水,主要是水的比热容比煤油
(4)小华想改装实验装置用来“测量煤油的比热容大小”,则他们应将烧瓶A中煤油换成与其(选填“质量”或“体积”)相等的水,并将电热丝RA换成的电热丝。测量时,水和煤油的初温均为t0,通电一段时间后,水和煤油的末温分别为t、t煤油,请写出煤油比热容的表达式:c煤油=。(已知水的比热容为c

小凡同学在“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中,装置图如下图所示.

实验次数
物重G/N
测力计的示数F/N
1
1.00
0.65
2
1.50
0.90
3
2.00
1.15


(1)在探究定滑轮时,照图乙操作,觉得读数不方便,于是把测力计倒过来,即测力计吊环系在拉绳上,用手拉挂钩,测力计的示数会___________ (“变大”、“变小”或“不变”),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探究动滑轮时,照图丙操作,记录数据如下表,分析数据发现,测力计的示数F大于物重G的一半,与课本结论存在差异,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给出一条减小此差异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小明选择了如图的装置,把小卡片两端细线绕过滑轮,并挂上钩码

(1) 实验中选择小卡片的目的是_______(填“考虑”、“不考虑”) 小卡片的重力;探究两个力大小关系时,应该观察细线两端所挂钩码的个数。
(2)为了探究两个平衡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进行如下操作:________ (填“挤压”、“翻转”或“旋转”)小卡片,松手后 观察小卡片是否平衡.
(3)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代替图中的钩码进行了探究,发现两个力的大小还有较小的差距.你认为形成差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小明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

(1)为了测定纸锥下落的快慢,小明用频闪相机拍下某一纸锥下落过程的照片,如图甲所示.再用刻度尺测量照片上AC之间的距离是cm.由照片可知,纸锥下落到B位置时受到的空气阻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纸锥下落到C位置时受到的空气阻力.已知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照片的缩放比例为1:30,则纸锥经过B位置时的实际速度为m/s. (2)实验中,小明还发现不同纸锥由静止释放下落相同高度所经历的时间不同.通过观察分析,他猜想这可能与纸锥的锥角、锥边的长度、纸锥的质量以及纸面粗糙程度有关.于是他利用同一规格的纸张按相同的方法制作纸锥:先裁剪出一个圆, 再剪下一个缺口,最后用胶水将缺口两边粘合住,制作了a、b、c三个不同的纸锥,如图乙所示.其中锥边r1>r2=r3,锥角α123
①为了研究纸锥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下落到地面的时间与纸锥锥边长度的关系,小明应选择纸锥(选填“a”、“b”、“c”)来进行对比实验.
②在研究纸锥下落的时间与纸锥锥角的关系时,小明将a、c两个纸锥分别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下落到地面,用秒表分别测出两纸锥下落的时间,再进行比较总结,得出结论.请你评估小明的实验方案并在现有器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
评估意见:
改进方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