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交通部首次实施节假日期间中小型客车高速公路免费通行的政策。这一“还路于民”的惠民政策被民众广泛赞誉。然而随着大量自驾车涌上高速公路,全国各地高速公路纷纷告急,这一政策也备受争议。针对这一问题,高三(2)班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以下材料:
【利好消息】
实施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政策,充分体现了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也反映了交通运输“服务为本、畅通主导”的发展要求。
(1)请分析国务院实行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通行的政治生活的道理。
【不同声音】
观点一:有分析人士认为,重大节假日小客车免收通行费后,更多的“出城汽车”会在更大层面上拉动内需。这项政策的实施,对于更好的发挥公路交通的比较优势,进一步提高重大节假日期间的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方便人民群众出行,降低出行成本,推动旅游业发展,刺激消费,拉动内需,促进公路事业健康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观点二:对于这次高速大堵车,经济学家李稻葵表示,价格是社会协调机制,高速免费等于动员大家“123”一起上路堵车。今日中国,有车族不是最低收入层。真为了民生,为何不宣布长假高速涨价50%,所有增加收费分给100个贫困县,扶贫办学呢?
对于这项政策,不少高速公路公司也持反对态度,这会使经济效益减少100亿左右。
(2)请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说明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观点?你赞同哪种观点,请你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并说明其中的经济生活依据。
【提出建议】
中国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表示,2013年春节继续实行高速公路小客车免费通行政策,交通部将加强出行信息服务工作,以保障顺利通行。针对今冬可能出现的极端雨雪天气,以及违规驾驶造成的人为拥堵,交通部将与相关部门加强联动,做好预警预判。
(3)为了更好地实行免费通行政策,使得道路更加畅通,请你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提出建议。
新华网北京2009年1月10日电:由公安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第三届“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评选活动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评选结果正式揭晓。段松、李隆、盖起章等10人获得本届“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殊荣。他们当中,有缉毒警察,有看守所管教员,也有消防勇士、交通警察……;他们无论在偏远山村还是在国防边境,无论是扎根基层还是冲在前线,他们都用汗水、鲜血甚至是生命捍卫着国家的尊严和安全,保护着群众的生命和财产,用行动铸就了警徽的闪亮和光辉。
1507次孤身深入毒穴完成卧底任务,破获毒品案件161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339人,缴获毒品4491932克……这一连串惊人数字的创造者是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公安局副局长段松。从一名普通缉毒民警到缉毒大队副大队长,再到公安局副局长,段松18年缉毒生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无数次生死较量,无数次短兵相接的经历带给他的是对中国禁毒事业的忠诚与无悔。“禁毒工作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早已难以割舍。”狡猾毒贩拿枪对准他的胸口没有使他退缩,残忍毒贩对他年迈母亲的报复殴打没有使他屈服,“毒品一日不绝,禁毒一刻不止!”铮铮誓言是这个缉毒英雄尽责决心的写照。
(1)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观点,分析段松18年缉毒生涯给我们的启示。(2)试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我们应该如何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材料一:广东省GDP由2002年的13502亿元增加到2007年突破3万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4.5%,占全国GDP的比重由1/9提高到1/8,折合美元将超过台湾地区。这是广东在1998年GDP超过新加坡、2003年超过香港之后,又朝着赶超“亚洲四小龙”迈出了坚实一步。
材料二: 2007年12月25日 至26日,中共广东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召开。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讲话中表示,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他就此提出三个方面的要求。第一,克服自满情绪,增强忧患意识。第二,克服狭隘视野,树立世界眼光。第三,克服“以物为本”,坚持以人为本。
请根据《生活与哲学》的相关哲理,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为什么广东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还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忧患意识?
辨析:“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材料一 2008年我国需要就业的人员增加到2500万左右:新增劳动力1100万,上年未能实现就业的城镇人口1100万人,主辅分离和产业结构调整约有300万人需要换岗。受世界金融危机等国内外因素的影响,2008年我国投资和出口的增长大幅减速,一些企业面临经营困难的局面,部分企业减产、停产甚至倒闭。
材料二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在新华网、人民网等网站发表文章《明确任务优化创业环境》。文中指出:要鼓励和支持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不断优化创业环境,完善创业政策,整体提升城乡各类劳动者的创业能力,提高创业成功率和创业带动就业率,帮助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据此谈谈政府促进就业有什么经济意义。
(2)你认为政府在促进就业方面应该做好哪些工作?
(3)从国家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政策中,我们得到什么哲学启示?
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召开。十七大报告首次单列篇章阐述“民生问题”成为本次大会的提出亮点。胡锦涛在报告中指出,要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有人说“改革就是要让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就是要让阳光照到每一个人身上。”
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