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反映了华北某地1954年和1957年中农村集体和农民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
1954(%) |
1957(%) |
| 贫农、中农 |
91.4 |
2.7 |
| 集体 |
8.6 |
97.3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占领日本,采取削弱日本的政策。1948年,美国改行扶植日本的政策,力图将日本建成冷战的前哨阵地。这一政策转变
A.成为日本长期推行仇视中国 政策的开端 |
| B.促使美国承认美日平等伙伴关系 |
| C.提高了日本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 |
| D.标志着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 |
古1872年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4周年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宣言》原理的实际运用“
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下列能说明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①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
②十月革命胜利后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③中国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④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在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采取的革命措施中,最能反映当时俄
国人民迫切愿望的是()
| A.由工人对生产和分配进行监督 |
| B.将大企业收归国有 |
| C.没收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 |
| D.颁布《和平法令》,退出世界大战 |
在一场革命爆发后,革命者宣告:“这是旧政权和教权制度的结束,是军国主义、官僚主义、剥削制度、投机、垄断和特权这一切使无产阶级遭受奴役,使祖国遭受灾难和痛苦的东西的结束。”这场革命是
|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
| B.法国大革命 |
| C.巴黎公社起义 |
| D.俄国二月革命 |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因为
| 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 | B.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 |
|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 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