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后期的李贽“离经叛道”,自称异端,向正统思想挑战;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二者在本质上都反映了( )
| A.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 |
| B.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和没落 |
| C.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个性解放的要求 |
| D.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市民对通俗文化的要求 |
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与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的不同点在于
| A.反对盲从教会 | B.《圣经》权威至上 | C.信仰即得救 | D.政教合一 |
“财富是蒙上帝的恩赐的人获得成功的标志,选民要以奋斗的精神取得事业的成功,并且具有节制、忍耐、简朴、诚实、讲信用和谦逊等高尚的美德”,加尔文的这一主张
| A.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 B.是对天主教会财富观念的继承与发展 |
| C.体现了新教派的思想精髓 | D.成为新教徒普遍的生活、道德标准 |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其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该思想是
| A.经世致用思想 | B.君民共主思想 | C.自由平等思想 | D.重农抑商思想 |
顾炎武在其《日知录》中,列举了历史上大量的“称臣下为父母”、“人臣称人君”、“人臣称万岁”的例子。这表明他()
| A.提出初步的民主思想 | B.提出经世致用思想 |
| C.宣传三纲五常等级秩序 | D.否定封建礼教传统 |
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的学风 | B.顾炎武批判“心学”的空谈 |
| C.顾炎武批判“心学”对儒学思想的背弃 | D.顾炎武主张废除儒家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