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就有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的优良传统。下列对图所示水利工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最初起到了补充兵员和军需物资的作用 |
| B.促进了秦国农业发展,使东方六国难以抗衡 |
| C.第一次沟通了湘江水系和漓江水系 |
| D.加快了岭南地区归入中央政府管辖的进程 |
下列观点或学说中,包含有约束君主意图的是
| A.“法不阿贵,绳不绕曲” | B.“天人感应” |
| C.“为政之要,在于用人” | D.“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
《齐民要术》记载,我国6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比同时期的西欧高出很多。如此成就是因为当时我国
| A.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 | B.以精耕细作的模式经营农业 |
| C.曲辕犁的使用提高了耕作效率 | D.用焦炭冶铁提高了农具质量 |
1943年l月,美、英分别与中国签订新约,废除在华领事裁判权;10月,中美英苏在莫斯科发表《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11月,蒋介石与罗斯福、丘吉尔举行开罗会议。这一系列史实说明
| A.抗日战争使美英认识到应该平等对待中国 |
| B.开罗会议的召开是中国成为世界大国的标志 |
| C.中国已经成为与美、英、苏平起平坐的大国 |
| D.抗日战争为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提供了历史机遇 |
1983年(中国)政府推出了“以税代利”政策。大中型企业要求将其55%的利润交作税收,小企业则按照分成八个等级的税则表纳税,这样就切断了国营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直接联系。材料中的举措推动了
| A.政府部门职能的转变 | B.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
| C.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 | D.实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
下表是出席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人数统计图(共662人)。从中可以获悉 
| A.新政协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
| B.中国共产党在会议中处于领导地位 |
| C.新政协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 |
|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得以确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