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言志,史铸诗。诗人毛泽东以其气势磅礴的诗篇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下列诗句,以“一唱雄鸡天下白”(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原点,按由近及远排列正确的是:
①“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④“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A.④①②③ | B.②①④③ | C.①②③④ | D.③②①④ |
公元前4世纪时,罗马的某法官接了一个案件:“一个仁慈的贵族罗莫洛,也是一支军队的首领。生前立遗嘱,希望把他一半的家产捐给那些跟随他作战受伤或战死的士兵的家人。但他死后,他的家人却不履行遗嘱。”法官最后判定罗莫洛的家人败诉。依据是
A.未成文的习惯法 | B.《十二铜表法》 |
C.《查士丁尼新敕》 | D.《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
“一本十分罕见的清代地图集近日在湖南被发现。这本名为《广舆记》的地图集是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一六八六年)由湖南平江人蔡九霞木刻的。《广舆记》共收集十九幅地图,即当时的十八省图加一全国图。“广舆”即广阔的疆域,就是全国之意。该书长二十八厘米.宽二十厘米,用毛边纸木印线装,里面的标记有几十种之多,不仅有行政区划,连地形地貌也标注得十分清楚,在这本地图集里,台湾的全部版图清楚地刻印在《福建全图》里。”下列说法成立的是
A.它清楚地表明,清康熙年间,台湾已在中国的版图以內; |
B.台湾成为中国的领土就是在康熙年间; |
C.是“自古以来台湾就是中国领土”的主要证据 |
D.是最早的清代地图 |
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贯的理念,那就是
A.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的改革 |
B.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
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
D.弥合君权和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
“(楚庄王十六年)伐陈,杀夏征舒。……已破陈,即县之。”“(韩桓惠王十年)我上党郡守以上党郡降赵。”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楚国和赵国分别分封了陈国和韩国 | B.楚庄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
C.秦国在新征服的地方设立了郡县 | D.出现了分封制和郡县制并存的局面 |
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指出:“在进行历史研究时,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便错误地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马克•布洛赫强调历史研究应
A.抓住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 B.多角度地认识和考察史实 |
C.分清历史事件的主次原因 | D.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起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