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是宣传美国价值体系和生活方式的载体。《时代》也比较注意对中国的介绍。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50年12月11日期刊封面人物是毛泽东。
标题是:红色中国的毛。红色的基调和一群蝗虫围绕。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红色的基调”和“一群蝗虫围绕”?
材料二 1954年3月10日这一期是周恩来。标题是:红色中国的周恩来。下面的小字是:一边参与战争,一边谈论和平。“Waging War and Talking Peace”。
1971年11月8日的封面,人物是周恩来。左上角写着:中国人来了。
(2)材料二中1954年周恩来“谈论和平”有哪些表现? 1971年“中国人来了”有什么喻意?
材料三 这是1972年2月6日的期刊,标题是:尼克松的中国之旅。画面表现着尼克松与毛泽东、周恩来的见面,参观长城,以及观看中国的歌舞表演。
(3)促成1972年“尼克松的中国之旅”的因素有哪些?产生了哪些成果?
材料四 1979年1月1日期刊,邓小平被评为年度风云人物。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4)你认为1979年的1月1日的美国《时代周刊》把邓小平被评为年度风云人物的因素有哪些?
(29分)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古往今来,有很多成功的经验,也留下了失败的教训。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史上,因为不一懂得科学发展、不实行科学发展而造成失误的先例,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斯大林当政时期,苏联经济虽然取得了快速发展,迅速实现了工业化。但是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违背了科学发展的原则,导致无穷的后患。
结合史实分析“斯大林模式”在哪些方面影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和稳定发展。(8分)
(36分)国家制度作为上层建筑,既受制于一定时期的社会经济,也受到思想理论探索的影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顾炎武认为,分封制与郡县制各有其得失,“封建(分封)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郡县之最大弊端即在于“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而在宗法分封制下,天子与诸侯差别不大,“非绝世之贵”,所以,天子“不敢肄于民上以自尊……,不敢厚取于民以自奉”。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先秦时期宗法分封制与秦统一后君主专制的不同。(4分)顾炎武探讨这一问题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4分)
在西欧北美近代历史上,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民主化是一个曲折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受到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刻影响。
(2)依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12分)
晚清一些官员注意探究西方的政治制度。早期维新派郑观应写道:“泰西各国都城设有上、下议政院。上院以国之宗室、勋戚及各大员当之,以其近于君也。下院以绅耆士商,才优望重者充之,以其迩于民也。凡有国事,先令下院议定,详迭之上院,上院议定,奏闻国主。”
参与过百日维新的张荫桓说:“欧墨(美)各国均设议院而章程不同,美之议绅(议员)均由民举,不分上下也;英之下议绅由民举,而上议绅则由世爵,然权归于下议院,则政仍民主之也。”
(3)简要分析这些官员为什么要探索西方政治制度?(3分)上述两种说法哪一种更准确地反映了西方的议会制度?说明理由。(5分)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做了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为新民主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了理论探索,对建立新中国有重要影响。
(4)依据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的史实,简要说明中国共产党为建立“联合性质的民主的正式政府”所进行的政治上的努力。(8分)
(30分)铁路在人类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搜集到下列关于近代铁路的史料。
1881年,唐胥铁路通车后不久,清政府以“机车直驶,震动东陵,且喷出黑烟,有伤禾稼”的理由,禁止火车行驶。
1906年,京汉铁路通车,武汉很快发展成中国最繁荣的工商业城市之一。
截至1911年,西方列强在中国修筑铁路九千多里,并控制了其中的94%。
1936年,粤汉铁路株韶段通车,湖南一万余名船夫和挑夫因此失业。
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修建铁路对近代中国社会所造成的影响。(要求:条理清晰,角度多样,并有总体认识) (10分)
(34分)在历史上,自由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明朝后期,李贽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性(即本性)者,心所生也,亦非一种已也。”“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1)根据材料,概括李贽的主要观点。(8分)
1848年,马克恩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当封建生产关系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时,“起而代之的是自由竞争以及与自由竞争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的经济统治和政治统治”。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2)结合所学,指出“自由竞争”时期资产阶级的经济活动及政策。(6分)结合《共产党宣言》发表的背景,分析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什么要提倡“每个人的自由发展”?(4分)
1895年3月,严复在谈到西方国家富强原因时指出:“苟求其故,则彼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20世纪初,严复指出:“特观我国今处之形,则小己(个人)自由,尚非所急……所急者乃国群(国家)自由。”
(3)概括严复关于自由的观点。(要求:不得照抄材料) (4分) 结合所学,分别指出严复发表以上言论的背景。(6分)
1941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了著名的“四大自由”,即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
(4)结合福利国家制度的内容,从“免于匮乏的自由”的角度来分析其意义。(6分)
西南地区为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主要地区之一。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重庆作为西南重镇,在近代历史上也曾发生了许多影响中国发展进程的大事。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和平民主建国的目标,与国民党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图12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其成果和意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