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溪 水
李汉荣
①一条大河有确切的源头,一条小溪是找不到源头的,你看见某块石头下面在渗水,你以为这就是溪的源头,而在近处和稍远处,有许多石头下面、树丛下面也在渗水,你就找那最先渗水的地方,认它就是源头,可是那最先渗水的地方只是潜流乍现,不知道在距它多远的地方,又有哪块石头下面或哪丛野薄荷附近,也眨着亮晶晶的眸子。于是,你不再寻找溪的源头了。你认定每一颗露珠都是源头,如果你此刻莫名其妙流下几滴忧伤或喜悦的泪水,那你的眼睛、你的心,也是源头之一了。尤其是在一场雨后,天刚放晴,每一片草叶,每一片树叶,每一朵花上,都滴着雨水,这晶莹、细密的源头,谁能数得清呢?
②溪水是很会走路的,哪里直走,哪里转弯,哪里急行,哪里迂回,哪里挂一道小瀑,哪里漾一个小潭,乍看潦草随意,细察都有章法。我曾试着为一条小溪改道,不仅破坏了美感,而且要么流得太快,水上气不接下气似在逃命,要么滞塞不畅,好像对前路失去了信心。只好让它复走原路,果然又听见纯真喜悦的足音。别小看这小溪,它比我更有智慧,它遵循的就是自然的智慧,是大智慧。它走的路就是它该走的路,它不会错走一步路;它说的话就是它该说的话,它不会多说一句话。你见过小溪吗?你见过令你讨厌的小溪吗?比起我,小溪可能不识字,也没有文化,也没学过美学,在字之外、文化之外、美学之外,溪水流淌着多么清澈的情感和思想,创造了多么生动的美感啊。我很可能有令人讨厌的丑陋,但溪水总是美好的,令人喜爱的,从古至今,所有的溪水都是如此的可爱,它令我们想起生命中最美好纯真的那些品性。
③林中的溪水有着特别丰富的经历。我跟着溪水蜿蜒徐行,穿花绕树,跳涧越石,我才发现,做一条单纯的溪流是多么幸福啊。你看,老树掉一片叶子,算是对它的叮咛;那枝野百合花投来妩媚的笑影,又是怎样的邂逅呢?野水仙果然得水成仙,守着水就再不远离一步了;盘古时代的那些岩石,老迈愚顽得不知道让路,就横卧在那里,温顺的溪水就嬉笑着绕道而行,在顽石附近漾一个潭,正好,鱼儿就有了合适的家,到夜晚,一小段天河也向这里流泻、汇聚,潭水就变得深不可测;兔子一个箭步跨过去,溪水就抢拍了那惊慌的尾巴;一只小鸟赶来喝水,好几只小鸟赶来喝水,溪水正担心会被它们喝完,担心自己被它们的小嘴衔到天上去,不远处,一股泉水从草丛里笑着走过来,溪水就笑着接受了它们的笑……
④我羡慕这溪水,如果人活着,能停止一会儿,暂不做人,而去做一会儿别的,然后再返回来继续做人,在这“停止做人的一会儿里”,我选择做什么呢?就让我做一会儿溪水吧,让我从林子里流过,绕花穿树、跳涧越石,内心清澈成一面镜子,经历相遇的一切,心仪而不占有,欣赏然后交出,我从一切中走过,一切都从我获得记忆。你们只看见我的清亮,而不知道我清亮里的无限丰富……溪水具有的“智慧”和“品性”是什么?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溪水的?请结合全文内容加以概括。
品味下面的句子,并作简要分析。
盘古时代的那些岩石,老迈愚顽得不知道让路,就横卧在那里,温顺的溪水就嬉笑着绕道而行……除了写溪水之外,文章写“我”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题。
银行里的小男孩
【美】菲利普•罗斯
已经是午饭时间,储蓄所里只有一个职员在值班。那是一位大约40岁的男人,紧贴头皮的头发,小胡子,整洁、笔挺的棕色西装,身上的每一处都暗示着,他是一位细心谨慎的人。
这位职员正站在柜台后面,柜台前站着一个白人男孩,黄棕色的头发,穿着一件V领的毛线衣、一条卡其裤和一双平底鞋。我想我特别注意他是因为他看起来更像一名初中生,而不是银行的顾客。
他手上拿着一本打开的存折,脸上写满了沮丧。“但是我不明白,”他对银行职员说,“我自己开的账户,为什么我不能取钱?”
“我已经向你解释过了。”职员对他说,“没有父母的信函,一个14岁的小孩不能自己取钱。”
“但这似乎不公平,”男孩说,他的声音有点颤抖,“这是我的钱,是我把钱存进去的。这是我的存折。”
“我知道是你的存折。”职员说,“但规定就是这样。现在还需要我再讲一遍吗?”
他转身对我微笑了一下,说:“先生,你需要办理什么业务?”
“我本来想开一个新账户,但是看到这里刚刚发生的一幕后,我改变了主意。”我说。“为什么?”他问。
“就因为你说的话。”我说,“如果我理解得没错的话,你刚才的意思是说,这个孩子已经达到把钱存入你们银行的年龄,却没有达到取出他的钱的年龄。如果无法证明他的钱或者他的存折有任何问题的话,那么银行的规定的确太可笑了。”
“对你来说也许可笑,”他的声音稍微提高了一点,似乎有点生气了,“但这是银行的规定,除了遵守规定,我没有别的选择。”
在我跟银行职员辩论的时候,男孩满怀希望地紧挨着我,但最终我也无能为力。突然我注意到,他手上紧抓着的那本打开的存折上显示只有100美元的结余。存折上面还显示进行过多次小额的存款和取款。
我想反驳的机会来了。
“孩子,以前你自己取过钱吗?”我问男孩。
“取过。”他说。
我一笑,转而问银行职员:“你怎么解释这个?为什么你以前让他取钱,现在不让呢?”
他看起来发火了,说:“因为以前我们不知道他的年龄,现在知道了,就这么简单。”我转身向男孩耸耸肩,然后说道:“你真的被骗了。你应该让你的父母到这里来,向他们提出抗议。”
男孩看起来完全失望了,沉默了一会儿,他把存折放进背包,然后离开了银行。
银行职员透过玻璃门看着男孩的背影消失在街道的拐角,转身对我说道:“先生,你真的不该从中插一杠。”
“我不该插一杠?”我大声说道,“看看你们那些该死的规定吧!难道他不需要一个人来保护他的利益吗?”
“有人正在保护他的利益。”他平静地说。
“那么这个人是谁呢?”
“银行。”
我无法相信这个白痴居然会这样说。“瞧,”我揶揄道,“我们只是在浪费彼此的时间。但你也许愿意跟我解释一下银行是如何保护那个孩子的利益的。”
“当然,”他温和说道,“今天早上我们得到消息,街上的一帮流氓已经勒索这个孩子一个多月了。那帮混蛋强迫他每周取一次钱给他们。显然,这个可怜的孩子由于害怕而没有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这才是他如此烦恼的原因——取不到钱,他害怕那些流氓会打他。不过警察已经知道了这件事,今天他们也许就会实施抓捕行动的。”
“你的意思是说根本没有年龄太小而不能取钱的规定?”
“我从没听说过这个规定。现在,先生,你还需要开户吗?”
“ ”,我说。请根据文中“银行职员”与“我”的矛盾冲突具体内容补充表格中的空缺。
他(“银行职员”) |
我 |
“他”微笑要为“我”服务 |
“我”说现在不想办了,以此表示不满 |
① |
“我”质疑他所说的规定 |
他仍以年龄为由拒绝了男孩 |
② |
你认为文中的银行有没有因为客户年龄太小而不能取钱的规定,请结合原文说说你的理由。
阅读文中划线句子,请结合上下文发挥你的想象,说说你认为男孩在这段沉默的过程中心里会想些什么。
根据文意,简要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他的声音稍微提高了一点,似乎有点生气了。
(2)在我跟银行职员辩论的时候,男孩满怀希望地紧挨着我,但最终我也无能为力。请结合上下文在文章最后一段横线处补充“我”对“银行职员”所说的一句话。(50字以内)。
从银行职员的角度看,“我”的确不该插一杠,但从小说艺术的角度看“我”还真该插一杠。那你认为“我”该不该插一杠?请分别从小说情节和人物两方面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题。
激发“到此一游”的文明耻感
①埃及卢克索神庙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浮雕上,刻划着汉字“丁××到此一游”。
②“没到过卢克索,就不算到过埃及。”神庙与汉字,两大文明竟以如此方式相遇,实在让人尴尬。不管是真心喜爱、跟风模仿还是年幼无知、出于炫耀,这种行为不仅污损了人类文明的瑰宝,也为中国游客添了一笔不良记录。
③相对大多数中国游客的有序有礼,少数人的不良表现更容易被放在公共外交的聚光灯下。不讲卫生、不遵守公共秩序、踩踏黄线、在飞机上争夺行李架空位、、,因为这些行为,中国游客甚至在国外一家市场调研机构的调查中,名列“最差游客榜”第二名。当中国出境旅游人数从2000年的1000万人次快速增长至2012年的8300万人次,“每个人都是一部中国读本”,这句提醒更有特殊含义。
④“到此一游”的风波,理应成为反思文明素养的契机。面对刻字,现场中国游客莫不感觉羞愧,甚至连导游也赶紧走开。微博热议、媒体讨论中,惭愧、耻辱的情绪,谴责、反省的主调,也让人看到整个社会对文明素质的强烈吁求、一个国家文明意识的自我审思。当事孩子的父母也主动联系媒体,流下忏悔泪水,坦言“孩子犯错误,主要责任在大人,是我们监护不到位,平时教育做得不好”,公开道歉。未成年人犯错在所难免,应予以必要宽容并助其改正,但整个社会则应以此为镜、自我检视。
⑤的确,“到此一游”远涉重洋,也是国内不文明言行的不自觉“输出”。从被刻字弄得遍体鳞伤的长城,到赫然出现在故宫大水缸上的涂划,都是孩子耳濡目染的“活教材”。习惯了乱闯红灯,出了国可能也会“红绿色盲”;习惯了大声喧哗,在国外也难以主动调低音量。从这个角度说,文明习惯的养成不分海内外,文明素养的提升,更需要每个人的日常践行。
⑥有人说,最好的“到此一游”,是把旅途中所有的美好都刻在心上。而提升文明素养,也需在心上刻下这让人蒙羞的“到此一游”。在拥堵的公路上随意并道时,在地铁的长队里加塞插队时,在逃票成功洋洋得意时,在网络空间掐架骂娘时,这几个字就该闪动警示之光,提醒你触碰到了文明的红线。谨记“到此一游”激发的文明耻感,以此自戒自省,以此校言校行,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才能迈进一步。
⑦今日中国,吃饭穿衣已经不是问题,甚至海外奢侈品商店促销都会挂上汉语海报。然而,很多人也感觉,“两手满当当,心中空荡荡”。的确,现代化的过程中,怎能少了人的行为举止、思想意识的现代化?国务院会议倡导“健康文明旅游方式”,政府机构出台“文明行为指南”,这些都让人看到,在社会管理者那里,文明素养、人的素质,已越来越成为“发展的必修课”。
⑧同样是神庙,雅典阿波罗神庙的一块石板上,刻着这样的铭文:认识你自己。反思埃及神庙刻字事件,以此为契机省察自我文明素养,才能在国际交往中赢得尊敬,更让我们在文明复兴之路上“递进一层”。
(选自2013.5.27《人民日报》)下列说法与文意不相符的一项是()
A.中国游客在国外市场调研机构的调查中,名列“最差游客榜”第二名。 |
B.最好的“到此一游”,是在心上刻下旅途中所有的美好。 |
C.“到此一游”的行为让我们感到惭愧,但我们更应该以此为镜、自我检视。 |
D.激发了文明耻感的“到此一游”事件,理应成为反思文明素质的契机。 |
“每个人都是一部中国读本,这句提醒更有特殊含义。”对“特殊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读本”这本书有13亿页,一个外国人不可能读全,只能读几页。因此认识几个中国人,他就认为这就是中国人了。 |
B.当出国旅游的人数越来越多时,个人的文明程度在国际上产生的正面影响会更大。 |
C.当出国旅游的人数越来越多时,个人的文明程度在国际上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会很大。 |
D.每个人的文明程度都影响着国际公众对中国的印象。 |
阅读第③段,在横线处再补写两个事例,使之与上下文衔接得当。
请指出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小明一家计划国庆节到南沙湿地公园游玩,请你结合本文和生活实际分别给他和他的父母提几条具体可行的建议 。
现代文阅读(20~24小题,共14分)
故乡犬吠
⑴暮色像一只大鸟张开了翅膀,在田间劳作的人抬头望天,陆续拖车走回村子。
⑵暮色越来越重,村头的苦柚树在晚风中摇曳着满树叶子。远远的,我便能闻到叶脉上的淡淡清香。窗前的空地上,一方石磨墩立在地上,缝隙间满是青苔。此刻,上方正站着一只大黄犬,它伸长脖子,朝向山边的落日放声狂吠。
⑶吠声袅袅,落日被黄犬牵回了坳口。田埂上落满金色阳光,大黄狗依然向着山边的落日狂吠,顽强而固执。我知道,它的叫声不是愤怒,而是寂寞。那犬吠声明快而悠远,如同一支黄昏的恋曲。而那落日,在黄犬的召唤下摇摇欲坠,向着山涧沉落。
⑷落日时分,黄狗的吠声总是让我心生感慨。在暗黄的暮色下,天空隐约映现点点星辰,一轮弦月挂在屋檐上,将一片片月光抖落在屋前的谷垛上。
⑸入夜时分,我喜欢独自到村边走走,脚上踏着薄露,听远处村子传来声声犬吠。我甚至这么认为,寂静的村庄因为有了犬吠声才显得安宁,村庄的夜晚才如此静穆、祥和。
⑹吃过晚饭,村民们不约而同地围着火塘交谈。这个时候,每个人的神情都是凝重的,他们在想今年的收成或农事,偶尔会提及一些过去年月的人和事。此时,黄犬就蹲伏在人们脚边,耷拉着长耳聆听人们的话语。火塘里不时爆出阵阵轻微的“噼啪”声,蹿起的火苗星子舔着柴火,将火光映照在众人的脸颊上,光影分明。
⑺暮眼昏沉的老人吧嗒吧嗒吐着烟圈,低声说着话。晚辈则端坐在近旁,神情庄重。一些老旧的故事经由老人沉郁的语调传递开来,便都有了宿命的味道,如同火塘里蹿出的袅袅烟火,总是熏得人们泪眼酸痛。
⑻在我们村上,似乎每户人家屋后都种有一片小竹林或是苦楝树。这个时候,树的枝叶已经繁茂得很,轻风拂过时,叶子的沙沙声便响成一片。每当这时,总会引来几声警觉的犬吠,衬托出村庄无比的寂静。
⑼平日里,如果村中哪家来了客人,往往没等到主人跨出门去,那犬的吠声早已迎出门去,它摇晃着尾巴,跑在主人前头,为主人迎回来访的客人。转入厅堂,木桌子上菜肴齐备,自酿的土酒醇香溢满,那豪情和酒盅总是盛得满满。
⑽若是在深夜,那河岸有人连夜赶渡,手上握着灯笼或者手电筒,只要隔着宽阔的河面轻轻摇晃一下,便可听到沿岸传来“汪”的一声犬吠。不多时,河那边悠然地点亮一盏如豆灯火,一个佝偻的背影摸索着来到河边。“哗啦啦”,一阵清脆的渡船锁链声从水面传来。至今,那清越的声响还在小小的渡船上颤悠着。
⑾如今,我告别村庄多年,像一只鸟在城市的狭缝里觅食。那些被楼群分割得有棱有角的天空,让我感到惶恐和迷惑。站在这座城市的高高的额头上,我拉长目光远眺故乡,那些堆得高高的柴火、稻垛、泥墙黑瓦,以及黄昏时分黄犬迎接落日的声声吠叫,正将一个异乡人瞳孔里的苍茫放大。(作者/费城)作者以犬吠声为线索,细描了故乡的四幅美景。理清文脉,补全这四幅美景:犬吠声中看落日→犬吠声中____→犬吠声中____→犬吠声中迎客人。
品味词句。
(1)说说第⑼段“自酿的土酒醇香溢满,那豪情和酒盅总是盛得满满。”一句中
“盛”字的妙处。
(2)说说第⑺段划线句子的含义。仔细阅读第⑾段,简析“让我感到到惶恐和迷惑”的原因。
文章第⑴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全文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中央电视台2014“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于去年9月底录制完成,10名少年获评2014年度“最美孝心少年”。下列是其中两位获评少年感人事迹的简介材料,请你阅读后回答问题。
(一)向娜出生的当天,妈妈不幸去世,为了一家生计,爸爸不得不外出打工,家里只剩下向娜和爷爷两个人。三年前,爷爷不幸被查出患有心脏病,从此,照顾家庭的重担就落到了小姑娘一人身上。向娜说,爷爷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抚养她长大,教会了她做人的道理,现在爷爷病了、老了,她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爷爷过好晚年的生活。
(二)16岁本该是花一样的年华,可是梁维月却早早的扛起了家庭的重担,正在读初三的她,每天除了上学之外,还要照顾瘫痪在床的爸爸、患有脑血栓的奶奶和聋哑的弟弟。而这样忙碌的生活,小维月已经整整坚持了八年。
(1)请你紧扣材料,用恰当的词语评价向娜、梁维月这两位少年。
(2)因父母外出务工,姜小伟同学随爷爷奶奶生活。十年来,他平时不但不主动关照爷爷奶奶、帮助做家务,还常常旷课上网吧。请你用几句贴切的话,劝劝姜小伟同学。
(3)简述一下你阅读了材料(二)之后的感受。
阅读下列一则新闻,然后回答问题。
广西日报北京电 (记者黄维国) 由国家旅游局和自治区政府共同主办的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合作与发展”为主题的2015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将于5月29-31日在桂林举办。据悉,2015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将打造中国与东盟旅游合作交流的国际性知名展会,搭建具有区域特色、面向全球开放的旅游合作平台,通过旅游合作强化中国与东盟经贸投资对接,服务中国-东盟自贸区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目前,各项筹备工作进展顺利,各国参展参会企业正积极踊跃报名。
(1)请你用最简洁的一句话给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20字以内)
(2)填空:新闻最重要的属性是;新闻传播的主要媒体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