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声音是否能够在水中传播的实验中,小林将一个正在发声的物体A放入水槽的水中,如图所示,物体A下沉到容器底部,这时小林能够听到物体A发出的声音。于是他得到结论:水能够传声。同学小丽认为通过小林的实验不能得到上述结论。请你根据观察与分析,指出小林的实验中关键问题是:____________;应如何改进:____________。
图是小伟组测量标有“2.5V”的小灯泡电阻的实物连线图。(已知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R0)
(1)请用铅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补充完整。
(2)小伟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亮,立即举手要求老师更换灯泡。这种做法(填“妥当”或“不妥当”)。经同组成员提示还发现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有示数.则灯泡不亮的原因可能是:;问题解决后,小伟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正常工作,电流表示数如图所示,则小灯泡此时的电阻为Ω。
(3)完成实验后,小伟想用原电路测某一定值电阻Rx的阻值,他用该电阻替换灯泡后,发现电压表损坏了,便将其拆除。请你在不改变其他元件连接的方式下,帮他完成实验。
实验步骤:A.;B.;
表达式:(用所测物理量符号表示)。
小明组在做“探究凸透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凸透镜焦距。f=5cm。
(1)其中明显需要调整的器材是。
(2)调整后将蜡烛向右移动5cm,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填“左”或“右”)移动。移动后小明观察到光屏上呈现出烛焰倒立的实像(填“放大”、“缩小”或“等大”)。
(3)如果小明取下光屏,从光屏原来的位置正对凸透镜 (填“能”或“不能”)看到烛焰的像。
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14中所示,为℃。甲、乙两组同学绘制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试分析乙组加热至沸腾时间较长的可能原因 .(一条即可)。
(3)甲组同学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未立即停止沸腾,试分析其原因(合理即可)。
小强观察到学校在硬化路面时,工人师傅用振动器在混凝土上来回振动,他想这样做可能是为了增大混凝土的密度,于是他用天平、量筒、细沙等器材做了如下实验:
(1)他用调好的天平按图13中的顺序进行实验,根据图中数据可知道,量筒中细沙质量是g,体积是cm3。细沙的密度是kg/m3。
(2)接下来他将量筒内的细沙并抹平,发现体积变小,由此判断所测细沙密度变大,从而验证了他的想法。
为进一步研究电现象与磁现象之间的联系,小明利用身边的实验器材做了下面的探究:
(1)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开关后,铜棒ab、电流表、开关组成闭合电路;小明讲实验中观察得到的现象记录在右表中。
次数 |
开关 |
磁场方向 |
导体ab的运动方向 |
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 |
1 |
断开 |
上N下S |
向右运动 |
不偏转 |
2 |
闭合 |
上N下S |
向右运动 |
向左偏转 |
3 |
闭合 |
上N下S |
向左运动 |
向右偏转 |
4 |
闭合 |
上N下S |
向上运动 |
不偏转 |
5 |
闭合 |
上S下N |
向下运动 |
不偏转 |
6 |
闭合 |
上S下N |
向右运动 |
向右偏转 |
7 |
闭合 |
上S下N |
向左运动 |
向左偏转 |
①实验中,小明通过观察来判断电路中是否有感应电流?
②比较实验2和3(或6和7)可知:在磁场方向一定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有关。
③比较实验可知:在导体运动方向不变时,感应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有关。
④小明分析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
(2)小明在“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实验中,设计的部分电路如图乙所示,请根据要求在答题卡上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的电路补充完整。
要求:
①小磁针的指向满足如图所示的方向;
②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A段移动后,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减弱;
③原有导线不得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