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小华同学通过学习知道放大镜是凸透镜。在活动课中,他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如图甲),看到手指_____________的像;再用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房屋(如图乙),看到房屋__________的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2)他猜想:凸透镜成像大小可能与蜡烛到透镜距离有关。于是,他在如图所示的光具座上,固定凸透镜在50cm处,逐渐改变蜡烛到透镜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数据可知,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长,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____________。
物体到凸透镜 的距离/cm |
光屏上像到凸透镜 的距离/cm |
光屏上像的大小 |
3.00 |
光屏上没有像 |
|
5.00 |
光屏上没有像 |
|
12.00 |
60.00 |
放大 |
20.00 |
20.00 |
等大 |
25.00 |
16.67 |
缩小 |
30.00 |
15.00 |
缩小 |
(3)小华所在班级照毕业像时,摄影师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摄影师使照相机远离同学,同时还应__________(选填“增长”、“缩短”或“不变”)照相机的暗箱长度,才会在取景框内得到清晰满意的画面。
小明同学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
(1)在连接电路时,开关 应处于 的状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应放在电阻最 的位置。
(2)小明同学连接了如图甲的电路,闭合开关,电流表 示数,电压表 示数。(两空均选填“有”或“无”
(3)他仔细检查电路,发现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你在答图甲中错误的导线上画“ ”,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画出正确的一根连接导线。
(4)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 ,当电压表的示数为 时,观察到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他记下数据并算出电阻 的阻值为 。
(5)同组小斌同学继续向 (选填“ “或“ ” 端移动滑片 ,适当增大电阻 两端的电压,并进行了多次测量计算电阻的平均值从而减小实验误差。
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实验:
(1)如图1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小斌同学将薄玻璃板 放在铺有白纸的水平桌面上,在玻璃板的一侧点燃蜡烛 ,透过玻璃板观察另一侧蜡烛 的像;再拿另一支外形完全相同的蜡烛 竖直放在玻璃板后面,调整蜡烛 的位置,若与像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 ;移去蜡烛 ,在其位置上竖立光屏,发现光屏上不能 呈现蜡烛 的像,说明平面镜成正立的 (选填“虚”或“实” 像。
(2)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图2甲的实验中温度计使用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 ;改正错误后,水沸腾时温度计如图2乙所示,此时水温为 ;实验中如果增大水面的气压,则水的沸点将 (选填“升高”或“降低” 。
小薇同学制作了如图1所示的探头进行了液体压强和浮力的综合探究。
(1)紧密蒙在探头下端的橡皮膜,形变程度越大,说明它所受的液体压强越 ;
(2)实验时的情形如图2所示,比较甲图和 图,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比较图甲图和丙图,可以初步得出结论: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 有关;
(4)小薇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挂着此探头继续探究:
①向溢水杯中注水,直到溢水口水流出时停止加水,最后溢水杯中的水面恰好与溢水口 ;
②用细线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探头刚好浸没,如图丁所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溢出的水全部流入小量筒中,排开水的体积为 ,此时探头所受的浮力为 ;
③探头从丁图位置不断缓慢往下放(细线足够长,实验过程中橡皮膜没有破裂),排开水的质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 (选填字母)。
.一直变大 .先不变后变小 .先变大后变小 .先变小后变大
在测小灯泡电功率实验中,小杨同学选用的器材有:额定电压为 的灯泡、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和若干导线等。
(1)请根据图甲,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答图乙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时,电路中的电流变小,且导线不能交叉);
(2)连接电路时,开关 必须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应调到最 阻值处;
(3)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 ,发现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有示数,原因是灯泡 (其它部分均完好);
(4)故障排除后,滑片移至某处,电压表表盘如图丙所示,其读数为 ,再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由此算出此时灯泡电功率 (用字母表示);
(5)小杨同学继续移动滑片 ,将两电表对应的示数记录到下表中
实验序号 |
1 |
2 |
3 |
4 |
5 |
电压表示数 |
|
1.0 |
1.5 |
2.0 |
2.5 |
电流表示数 |
|
0.14 |
0.18 |
0.20 |
0.24 |
则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他分析表中数据,发现灯泡的电阻也在变化,主要原因是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 。
小薇同学探究凸透镜和平面镜的成像规律:
(1)先将光具座上蜡烛的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至 ;
(2)移动蜡烛,光屏上呈现了烛焰的清晰像,如图所示,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
(3)她想用大小合适的玻璃板替换凸透镜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现有厚、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较 的玻璃板;
(4)再取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光具座上的刻度可以方便比较像与物到玻璃板的 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