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10月,孙中山告诫国民党员:“来者不拒,所以昭吾党之量能容物,而开将来继续奋斗之长途。吾党之新机,于是乎在。彼此既志同道合,则团体以内无新旧分子之别。在党言党,唯有视能否为本党、为主义负责奋斗而定其优劣耳。”这表明孙中山
A.提出“新三民主义” | B.维护国民党的统治地位 |
C.反对破坏国共合作 | D.希望实现国共合作 |
宋代地方各路同设转运司、提刑司、安抚司等,明代行省同设布政司、按察司、都司,清朝各省设巡抚、提督、布政司、按察司等。这说明朝廷对地方设官的指导思想是
A.分割权力,相互制约 | B.分工合作,提高效率 |
C.专业分割,各为其主 | D.分割相权,强化专制 |
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中国古代确立的兼顾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制度是
A.三省六部制 | B.科举制 | C.行省制 | D.内阁制 |
自北宋出现纸币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白银被日益普遍使用,白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最终获得政府认可。这反映出
A.“重农抑商”政策的失败 | B.私营手工业超越官营手工业 |
C.中国的银矿开采突飞猛进 | D.政府对贸易的控制遇挫 |
明朝成化年间有人说“松(松江)民之财多被徽商搬去”这说明
A.徽商聚集在![]() |
B.徽商控制了江南的丝织业 |
C.优质棉布是徽商经营的重要商品 |
D.徽商造就了“织造尚松江”这一局面 |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工商业兴起
B.从征役制到募役制,是官营手工业生产关系上的重大进步
C.唐代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D.明朝中后期,私营手工业中孕育出雇佣劳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