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记载:“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其中的“内”是指
| A.中国境内各省区 |
| B.大都及其周边的河北、山西、山东、内蒙古南部、河南北部等 |
| C.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
| D.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
“我们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态观点,或者共产主义中国必然施展霸权的理念,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这段文字出现在1970年美国总统外交政策咨文中,反映了美国
| A.强调两国意识形态的差异 | B.采取遏制中国的外交政策 |
| C.仍然阻止中国回到联合国 | D.愿意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 |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有这样一段描写:“1754年,一个法国人在广州打死了一个英国人,广州的府县劝他们自行调解。”广州府县的这种行为
| A.按照国际法,可减少国际纠纷 | B.有利于化解该纷争,颇具智慧 |
| C.缺乏司法主权观念,后患无穷 | D.符合《南京条约》附件的规定 |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试图对“世界史·中国梦”这一主题进行探究,经过查阅资料、分析比较和讨论总结,大家认识到:“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它符合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与人类的进步紧密相连。因此,“中国梦”
①有别于近代主要西方国家的大国之梦 ②同冷战时期苏联的大国之梦基本一致
③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 ④意味着中国对人类的贡献将越来越大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从1930年到1990年,空运的成本巳从平均每英里68美分降到11美分,纽约与伦敦之间三分钟的电话费从244美分降到3美分,……大量信息数据在全球范围内快速、经济地传递。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 A.航空、信息技术的发展 | B.信息技术发展促成其它行业的革命 |
| C.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 D.信息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 |
下表是二战后历次战争中,西欧对美国战争政策态度的变化,从中归纳出1950年——2003年西欧与美国关系变化的基本脉络是
战争国际力量 |
朝鲜战争 (1950—1953) |
第四次中东战争 (1973年) |
伊拉克战争 (2003年) |
| 西欧 |
参与美国组织的 联合国军侵略朝鲜 |
不支持甚至批评 美国的中东政策 |
明确反对美国 避开联合国对伊动武 |
A.由追随美国到与美国反目成仇 B.由追随美国到独立自主
C.由平等合作关系到分道扬镳 D.由独立自主到反目成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