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论学问》VS《最是读书滋味长》
(甲)①读书为学的用途是娱乐、装饰和增长才识。在娱乐上学问的主要的用处是幽居养静;在装饰上学问的用处是辞令;在长才上学问的用处是对于事务的判断和处理。因为富于经验的人善于实行,也许能够对个别的事情一件一件地加以判断;但是最好的有关大体的议论和对事务的计划与布置,乃是从有学问的人来的。在学问上费时过多是偷懒;把学问过于用做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学问锻炼天性,而其本身又受经验的锻炼人的天赋有如野生的花草,他们需要学问的修剪;而学;问的本身,若不受经验的限制,则其所指示的未免过于笼统。多诈的人渺视学问,愚鲁的人羡慕学问,聪明的人运用学问;因为学问的本身并不教人如何用它们;这种运用之道乃是学问以外,学问以上的一种智能,是由观察体会才能得到的。不要为了辩驳而读书,也不要为了信仰与盲从;也不要为了言谈与议论;要以能权衡轻重、审察事理为目的。
②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这就是说,有些书只要读读他们的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全读,但是不必过于细心地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全读,勤读,而且用心地读。有些书也可以请代表去读,并且由别人替我作出摘要来;但是这种办法只适于次要的议论和次要的书籍;否则录要的书就和蒸馏的水一样,都是无味的东西。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因此,如果一个人写得很少,那么他就必须有很好的记性;如果他很少与人会谈,那么他就必须有很敏捷的机智;并且假如他读书读得很少的话,那么他就必须要有很大的狡黠之才,才可以强不知以为知。
③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学问变化气质”。不特如此,精神上的缺陷没有一种是不能由相当的学问来补救的:就如同肉体上各种的病患都有适当的运动来治疗似的。踢球有益于结石和肾脏;射箭有益于胸肺;缓步有益于胃;骑马有益于头脑;诸如此类。同此,如果一个人心志不专,他顶好研究数学;因为在数学的证理之中,如果他的精神稍有不专,他就非从头再做不可。如果他的精神不善于辨别异同,那么他最好研究经院学派的著作,因为这一派的学者是条分缕析的人;如果他不善于推此知彼,旁征博引,他顶好研究律师们的案卷。如此看来,精神上各种的缺陷都可以有一种专门的补救之方了。
(乙)读书需做选择。书有高下之分,一个读书人应该有若干“看家”的书,无论怎样精简,也不要丢弃;无论怎样繁忙,总要随时翻阅。两汉宏文、唐诗宋词、元代杂曲、晚清小品中一些久经锤炼的篇什,不必很多,百余种足以使我们经常约会文化盛筵。一套《古文观止》,翻阅何止百遍。选家批阅数载,掏沙捡金,以千锤百炼之精神汇集千锤百炼之作品,什么时候读都会心驰神往。许多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经典,这些经典对人的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这并非说我们可以忽视新知识、新文化、新文明,而是说新书往往要经过历史的沉淀,才会显示其价值,才能引为知己,成为“看家”的好书。书海无涯,以有限生命畅游无限书海,就要细加斟酌。甲乙两文读的话题都是关于 的。从论证的层次看,甲文1、2、3段之间是 关系,乙文属于 结构。
甲文划线句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试概括甲文第三段和乙文的观点
甲文第3段观点
乙文观点 初中生应该不应该上网,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结合本文请简要表达你对这一问题的观点
答:
下面各句使用的修辞方法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这个实验室后来成为美国火箭技术的摇篮。
A.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 |
B.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遨游(áo) 眷恋(juàn)萌发(méng)诬蔑(miè)
B.动摇(yáo)闭幕(mù) 泥浆(jiāng)募集(mò)
C.度过(dù) 逮捕(dǎi)呆滞(dāi)强国(qiáng)
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斜塔上的实验》是一篇写伽利略生平的传记的节选,全文是按照“比萨斜塔上的实验—摆动挂灯的启示—孩子和学生时代”的思路展开的。 |
B.在散文《济南的冬天》中,老舍抓住济南冬天“温情”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动人的冬景图。语言准确生动,多处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 |
C.《天上的街市》作者郭沫若,诗人、学者,他的诗充满其妙的想象和丰富的联想,代表诗集有《女神》《繁星》。 |
D.鲁迅,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社戏》这篇小说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的形象。 |
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
B.他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 |
C.国学经典书籍中,最重要的是《四书五经》。 |
D.“你看这布华丽不华丽?”那两位诚实的官员说:“陛下请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 |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创造性思维,必须有____新事物,并为此而______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______。
A.探求运用尝试 |
B.探求活用试验 |
C.探求活用尝试 |
D.发现运用试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