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不完整的呼吸作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马铃薯块茎在缺氧环境中发生的呼吸过程有(填写字母)_________,写出有关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与E阶段的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__,写出有关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
(3)如果O2供应不足,则人体内C6H12O6的分解产物是________,释放的能量________,反应场所是____________。
(4)人体内血红蛋白携带的O2进入组织细胞的线粒体至少要通过________层生物膜,通过这些膜的方式是__________。
(6分)回答下列问题:
某学校研究小组利用叶面积相等的A、B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进行了以下两组实验(假设两组实验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下进行,且忽略光照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实验一将A、B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放置在相同的密闭小室中,给予充足的光照,利用红外测量仪每隔5min测定小室中的CO2浓度,结果如图1所示。
实验二给予不同强度的光照,测定A、B两种植物叶片的C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结果如图2所示。
(1)据图1,在低浓度二氧化碳时,固定CO2能力较强的植物是。0~25min期间,影响B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25~40min期间,B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等于/小于)呼吸作用的强度。
(2)据图1和图2可判断,实验一从开始经过10min,A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比B植物____________(多/少)。
(3)实验二中,若给予的光照强度为x klx(a<x<b),每日光照12小时,一昼夜中A植物的干重将,B植物的干重将(增加/减少/不变)。
下图表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的氧浓度下O2吸收量和CO2生成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1)图中曲线QR区段CO2生成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
是。
(2)点的生物学含义是无氧呼吸消失点,由纵轴,CO2生成量和O2吸收量共同围成的面积所代表的生物学含义是。
(3)在原图中绘出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随氧气浓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4)若图中的AB段与BC段的距离等长,说明此时有氧呼吸释放的CO2与无氧呼吸释放的CO2相比(填“一样多”或“更多”或“更少”),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无氧呼吸的倍。
(5)在长途运输新鲜蔬菜时,常常向塑料袋中充入氮气,目的是。你认为氧浓度应调节到点的对应浓度时,更有利于蔬菜的运输,试说明理由:。
下图所示是物质的跨膜运输过程,请据图回答:
(1)B代表______分子,D代表_________。
(2)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_________膜。
(3)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
(4)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_________。
(5)可能代表氧气转运过程的是图中编号_______,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编号_______。
为探究植酸酶对鲈鱼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研究者设计并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及结果如下:
①鲈鱼的驯养:将从海洋中捕获的鲈鱼鱼苗在浮式海水网箱中饲养14 d,用普通饲料投喂,备用。
②饲料的配制:在每千克普通饲料中添加200 mg植酸酶,配制成加酶饲料;并将普通饲料和加酶饲料分别制成大小相同的颗粒,烘干后储存。
③鲈鱼的饲养:挑选体格健壮、大小一致的鲈鱼随机分组,放养于规格相同的浮式海水网箱中,放养密度为60尾/箱。给对照组的鲈鱼定时投喂适量的普通饲料,给实验组的鲈鱼同时投喂等量加酶饲料。
④称重并记录:投喂8周后,从每个网箱中随机取20尾鲈鱼称重。结果显示,对照组、实验组鱼体平均增重率分别为859.3%、947. 2%。
⑤制备鲈鱼肠道中消化酶样品,并分别测定消化酶的活性,结果如下表。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选用鲈鱼鱼苗而不是成体的主要原因是;
(2)步骤②中将配制好的饲料进行烘干要特别注意,其原因是。
(3)步骤③中还应控制好的无关变量主要有。
(4)本实验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5)推测鲈鱼的食性并说明理由:。
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将酵母菌破碎并进行差速离心处理,得到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与酵母菌分别装入A~F试管中,加入不同的物质,进行了如下实验(见下表)。
注:“+”表示加入了适量的相关物质,“-”表示未加入相关物质。
(1)会产生CO2和H2O的试管有,会产生酒精的试管有,根据试管的实验结果可判断出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均填试管编号)
(2)有氧呼吸产生的[H],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与氧结合形成水。2,4-二硝基苯酚(DNP)对该氧化过程没有影响,但使该过程所释放的能量都以热的形式耗散,表明DNP使分布在
的酶无法合成ATP。若将DNP加入试管E中,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填“能”或“不能”)继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