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哲学之比较》中指出“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黄宗羲们指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孟德斯鸠们则有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这样的设想。……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以上材料可以说明:
①16至17世纪的中西方启蒙思想主张日趋成熟与质变
②经济水平的差异是中西方思想主张不同的主要原因
③中西方思想主张的不同反映了社会形态上的差异
④黄宗羲们的主张局限于封建范畴,孟德斯鸠们代表着资产阶级的利益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改造中国、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1923年前后,在孙中山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时,你应该这样地回答他
| A.暂时放弃政治革命,先发展资本主义,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后卷土重来 |
| B.继续承认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华利益,以寻求其更大更广泛的支持 |
| C.采取更灵活的革命策略,争取更多的军阀倒向革命者,建立和巩固政权 |
| D.真正的革命力量在人民群众之中,联合中共,广泛发动人民群众,推翻帝国主义出中国 |
民国建立之初,名士王湘绮撰对联一幅:“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联中嵌入“民”、“国”、“总”、“统”四字,并在联尾点出自己的看法。此联针对的最可能是
| A.孙中山 | B.袁世凯 | C.段祺瑞 | D.黎元洪 |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这表明中国“向西方学习”进入了哪个阶段?
| A.物质技术 | B.政治制度 | C.思想文化 | D.实业教育 |
近代欧洲某国宪法规定: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联邦议会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这些规定表明该国
| A.皇帝统而不治 | B.首相没有任何权力 |
| C.实行君主立宪制 | D.联邦议会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
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于1998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前途,他们竟然得出一致的结论,认为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4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他们从孔子那里去寻找的“智慧”是
| A.“制天命而用之” | B.“以法为本” | C.“尚贤” |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