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隔绝状况,逐步踏上蜕变与新生的近代思想文化历程。如何向西方学习,向西方学习什么成为近代思想家讨论的焦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之学者,必先通经以明我中国先圣先师立教之旨,考史以识我中国历代之治乱、九州之风土,涉猎子、集以通我中国之学术文章,然后择西学之可以补吾阙者用之。……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 夫西人立国,自有本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然驯致富强,俱有体用。育才于学堂,议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1884年两广总督张树声遗折
材料三 严复表述的振聋发聩之处在于“生存斗争”的达尔文主义学说,及其阴郁的推论——“自然选择”。严复创造了两个汉语词汇来表达这些概念:“物竞”和“天择”。“物竟者”,严复解释说,“物争自存也。天择者,存其宜种也”。通过将两者合而为一,严复创造了新的四言习语——“物竞天择”来指称这两个深具影响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口号。
——美国浦嘉珉著,钟永强译《中国与达尔文》
材料四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轮焉。今且日新月异,凡举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以定其得失从违。……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而无知妄作之风息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明张之洞的主张是什么,目的何在?
(2)依据材料二,指出张树声对清政府提出了什么批评?说明了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时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积极宣传进化论的原因何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依据材料四,说明陈独秀提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对当时社会有何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思想近代化发展历程的认识。
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1947~1948年国际关系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请依据有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 )
A.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经济互助委员会 |
B.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柏林危机 |
C.铁幕演说马歇尔计划越南战争 |
D.朝鲜战争杜鲁门主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下图是一幅政治漫画,画中的法国人和德国人正在讨论,最后达成的共识是()
A.我们太小,![]() |
B.他们相争,我们得利 |
C.赶快联合,求得共存 | D.各奔东西,争取自保 |
雅尔塔体系的实质是()
A.世界版图的重新划分 |
B.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 |
C.美苏争霸的结果 |
D.美苏对世界格局两分天下的划分 |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以美元为中心 |
B.![]() |
C.以英镑为中心 |
D.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与美元挂钩 |
杜鲁门曾说过: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其含义不包括( )
A.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
B.都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 |
C.其目的都是反苏反共 |
D.都是为了美国自身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