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精美的文字所属的文学体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②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A.①②④③ | B.④①②③ | C.④②③① | D.③①②④ |
胡适说:“民间的小儿女,村夫农妇,痴男怨女……都是文学上的新形式与新风格的创造者,这是文学史的通例。”下列作品最符合这一“通例”的是( )
A.《国风》 | B.《离骚》 |
C.《红楼梦》 | D.《狂人日记》 |
顺治十二年(1655年)六月,下令沿海省份“无许片帆人海,违者立置重典,顺治十八年(1661年),更强行将江、浙、闽、粤、鲁等省沿海居民分别内迁三十至五十里,设界防守,严禁逾越。政府采取此政策的直接原因是( )
A.沿海民众接济反清势力 | B.维护清朝中央集权统治 |
C.天朝大国物产比较丰富 | D.东南沿海倭患日益严重 |
宋代徽人“族人业无所就,令可治生理财。族中子弟不能读书,又无田可耕,势不得不从事商贾者,族众或提携之,或从亲友处推荐之,令有恒业,可以糊口。”这表明当时()
A.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 |
B.血缘关系是商人集团纽带 |
C.徽州地区的商业发达 |
D.重农抑商观念已经被打破 |
范文澜《中国通史》中指出“明代手工业者一律编入匠籍,隶属于官府,世代相袭,实行轮班或住坐为国家服役……1562年起,轮班匠一律征银,政府则以银雇工。”清政府决定废除这一制度,“各省俱除匠籍为民。”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君主专制的强化 | B.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
C.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 D.人身控制的弱化 |
韩非子警告君主:权贵可以为平民提供庇护,而平民却是生产者与士兵的,这是很危险的。为了杜绝此现象带的危险,后世君主采取的措施是:( )
A.废分封行郡县 | B.盐铁专营 |
C.重农抑商 | D.抑制兼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