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曾是唯一没有实现全民医保的发达国家。2009年5月,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式提出医改方案,利益集团就公开叫板。美国保险公司和包括医生在内的高收入人群等都担心医改降低了自己的收益,不惜投入10亿美元作宣传鼓动唱反调,游说具有投票权的议员阻止医改;共和党因选举政治而反对医改提案……
在历时十多个月的艰难跋涉后,2010年3月21日,几经修改的美国医改议案终于在众议院获得通过,23日经奥巴马签字,成为法律。
(1)有人说,在美国只要总统下了决心,基本上没有做不成的事。请运用美国政体的相关知识对此进行简要评析。
(2)结合材料,简要说明美国利益集团的政治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0年“两会”刚结束,某地和谐村就开展了学习讨论“两会”精神的活动,并就以下两个问题充分发表了意见。
村民们认为,这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选举法修正案,明确规定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城乡人口选举实现同票同权。这个带有两个“同”字的词汇,让公民选举权平等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也让我们农民兄弟备受鼓舞,感受到了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坚定决心。
在谈到农村文化建设时,村民们说,目前,我们农村地区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供给不足,文化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文化专业人才匮乏;农村群众生活单调;我们这里是山歌之乡,喜欢用山歌来表达我们的感情,现在唱的基本都是一些老歌,即使是新创作的歌曲,专门反映我们农民生活的歌曲也还不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列为2010年政府的八项重点工作之一,希望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乡村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彩!
(1)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城乡人口选举实现同票同权”的重要意义。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就目前农村地区文化建设提出几条合理化的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0年2月27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网民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在线交流。下面是温总理与网民在线交流的一个片断。
[网友铃儿响叮噹]总理,您好,我是一名09年毕业的大学生。父母是农民工,一直靠省吃俭用供我上学,希望我毕业后能找到一个好工作。可我现在还四处奔波找工作。总理啊,我该怎么办啊?
[温家宝]我们十分关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大家知道,这些年我们大学生增长很快,大学的升学率已经达到23%。我们一年安排的新就业职工最多也就是1100—1200万,通常在900万,而大学生就占到600多万。所以妥善安排大学生就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我们号召大学生到中西部地区,到边疆地区,到农村去。但这里我还想强调,我们要尽可能地让他们学有所用。我们特别希望大学生能够自主创业,我们给大学生就业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譬如说,个体经营的,金融部门要给大学生5万元的贷款,这种贷款还是小额担保贷款。如果是合伙经营的,贷款数量还要增加。对于小型微利企业,我们还要按照规定给予贴息贷款。对于需要培训以后再进行就业的,国家还要补贴培训费用。
(1)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有人认为,政府积极妥善安排大学生就业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将会产生积极影响,但也可能会使某些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养成“等、要、靠”的思想。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分析政府把妥善安排大学生就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的合理性。
材料一:面对全球气候变暖和中国国内严重的环境污染以及能源紧张情况,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制定并全力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不懈努力和积极贡献。
材料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领导人会议上代表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50%。他强调,中国政府确定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是中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护行动,是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的,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
结合材料,谈谈我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我国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农民增收困难加大、灾后重建任务紧迫,社会保障、医疗改革、保障住房等民生问题更加引人关注。2009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了一项项详尽的惠民政策和措施,要求各级政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增长与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分析为什么要把“保民生”和“保增长”作为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科学发展观是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人类从洪荒时代走到了文明的世纪,人类的智慧创造了经济奇迹,但无知和贪婪却留下了可怕的后果:人类经历了禽流感、非典、H1N1甲型流感、海啸、地震等灾害,环境污染、生态恶化使地球发出了痛苦的呻吟……人类的科技发现、发明与发展,可能会降低天灾带来的危害,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这种灾害。人类渐渐从噩梦中觉醒,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
结合材料从认识论的角度说明怎样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