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一些热词引起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某校高三(1)班同学们非常感兴趣,他们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并走访相关新闻媒体和收集了各方反应,并讨论交流了各自的看法,就此提炼了以下热词。请你也参与其中。
【热词一“转型”】
"2012年经济增速调低为7. 5%,主要是为了结构调整,使同样的经济总量能够换
取更大的经济效益,使百性得到更多的实惠.”
媒体评论 7.5%的增长目标,看似慢,其实快,慢贷拼目对于粗放式发展方式而言,快是湘在经济结构调整后经济发展更加强劲;这一预期目标的调整,还有利于纠正一些地方只盯住GDP而忽视解决收入分配结构失衡等问题,向全社会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政府应更加注重民生质量,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1)结合媒体评论,运用收入与分配的相关知识,说明国家应如何实现经济社会更好的发展。(6分)
【热词二“拍砖”】拍砖是指在现代网络的BBS上发表批评和反对的意见。
“网上有‘拍砖’的声音,是正常的事情.群众许多批评的意见值得政府深思。政府重视和决定的许多重大问题,经常是从群众‘拍砖,里头得到的。”
媒体评论:政府的坦诚和善于纳谏的政治胸怀,不仅塑造了开明政府、透明政府的形象,更能提升决策质量.有了开阔的胸怀,就能得到发展智慧;一个社会能保持虚心姿态,就能阔步前进。在中国,无论什么事情,都要经得起大众的考验、民意的过滤。
(2)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政府坦诚和善于纳谏的政治学理由。
【热词三“教育”】
“大力发展教育,培育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教育寄托着人民的希望,关系国家的未来,我们一定要把这项事业办得更好。”
媒体评论:近代世界史证明,越早重视教育的国家,进入现代化的时间就越早,18世纪普鲁士的崛起、19世纪日本的崛起、20世纪美国的崛起都说明:大国崛起,教育先行。
(3)谈谈你对材料中“大国崛起,教育先行”这一结论的哲学思考。
为庆祝党的90华诞,全国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各地干部群众通过大合唱、诗朗诵、独唱、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深情回顾党的奋斗历史,热情讴歌党的光辉业绩,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中国广电总局下文要求各电视台在5月中旬至7月(建党宣传展播期)停播原定的谍战剧、穿越剧和涉案剧以及苦情剧,改播《我的青春在延安》、《风华正茂》、《从军记》、《党的女儿》、《新乌龙山剿匪记》等红色电视剧。对此,引来网友一片议论,其中有网友认为,弘扬主旋律,这是引导舆论环境的需要,有网友认为,谍战剧、穿越剧泛滥,降低了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需要管理;有网友认为,这会抹杀文化的多样性。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
(1)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全国各地开展庆祝建党90周年活动的意义。
(2)请结合网友的观点,就广电总局的发文提出你的看法。
2011年6月8-9日,中国海军共11艘护卫舰从东海经冲绳本岛与宫古岛间的公海水道驶向太平洋。中国国防部明确表示,这是中国海军的年度计划内例行性训练,符合相关国际法准则,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和目标。
日本朝野上下对中方的这一举动非常“紧张”,一些右翼更是极力渲染“中国威胁”。日本自卫队统合幕僚长(相当于总参谋长)称:“我们对此高度关注,将根据需要实施警戒监视。”日本《产经新闻》认为,日本政府应联合美国及一些“遇到同样问题”的东南亚国家,一起对中国保持“警戒和监视”。
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回答
(1)结合材料,从国家的视角,谈谈对中国海军在太平洋演习的认识。
(2)日本对中方的太平洋演习非常“紧张”,主张对中国保持“警戒和监视”的原因是什么?中国应如何应对?
材料一: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11年8月8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l美元对人民币6.4305元,再创汇改以来的新高。
材料二: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在其政策简报中称,随着金融危机的持续,全球贸易和经济失衡问题再次成为国际性话题,对人民币汇率完全自由浮动的主张是没有道理的,国陈社会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吁,未考虑中国稳定对于地区和全球的重要意义。
(1)试分析人民币升值的利与弊。
(2)请分析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
材料一:某国有大型企业职工张某每月工资5000元,奖金1000元,投入10000元作为企业的股份,每年可得股息2400元。同时,张某以技术入股,每年可得红利12000元,张某每月出租房屋可得租金600元。
材料二:我国居民收入存在着差距。居民收入基尼系数超过0.45(0.4为国际公认的贫富差距的警戒线);拥有数十万到数百万员工的大行业人均年工资超过6万元(如材料一所说的张某),而全国事业、企业等都在2万元以下;财富多的人(占城市居民的10%)占有全部城市财富的45%,财富少的人(占城市居民的10%)占有全部城市财富的1.4%。
(1)张某每月的按劳分配收入、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各是多少?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简要分析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低碳经济是以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很多企业面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机遇摩拳擦掌,却面临资金、技术等困难,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成本高、周期长、见效慢,而且少数发达国家还垄断着低碳经济的核心技术,不愿意转让,为推动企业走低碳发展之路,国家强化政策支持,包括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落实研发投入抵扣所得税政策,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鼓励国际合作等,从而坚定了企业发展的核心。
全国人大常委会也于2008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并通过检查节约能源法和清洁生产法的实施情况,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如期实现。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企业面对低碳经济发展趋势怎样实现自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