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3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审查通过了财政部代表国务院所作的《关于2011年中央决算的报告》。7月11日,财政部向社会公开了此报告,并同时公布了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决算表等17张全国财政决算表格及说明。按照程序,中央部门预计将向社会公开2011年部门决算,并同时公开“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等有关数据。
但随着中央部门晒三公,“三公经费”数据公之于众,赢得的不是公众的理解,而是更多的猜测和质疑。国家审计署认为,一切都是因为中央部门晒三公的账目数目依然神秘,三公消费依然不够科学合理,而且对于三公消费的问责也缺位。
(1)依据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材料中体现了哪些监督形式?
(2)请简要回答政府“三公”信息公开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作用。
就业是民生之本。受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
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特别是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9年6月5日至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西安调研时说,就业涉及民生,是天大的事,不仅关系国家经济发展,也关系个人前途。国家培养一个大学生不容易,要尽量创造条件,让企业、科研单位扩大招收规模,同时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去,使学到的知识有用武之地。
材料二据了解,2009年应届高校毕业生达到600万,加上历年没有就业人员,超过700万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问题。但一方面,东部沿海发达城市的就业竞争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农村、基层、中西部地区却难以招到合适的人才。因此,如果大学生能够转变就业观念,积极到农村、基层、中西部地区去,有利于开辟一条广阔的就业之路。
材料三2009年8月4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称,2008年四季度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的失业人数大量增加。2009年一季度的登记失业率为4.3%,比2008年年底登记失业率上升了0.1个百分点,失业人员也由2008年年底的886万上升到2009年一季度的915万.由于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包括扩大内需的相关政策拉动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和稳定就业,二季度的失业率保持在了4.3%,登记失业的人数下降了9万人。
⑴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
⑵结合材料三,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对如何解决我国2009年严峻的就业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12分)
⑶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有何意义。
图表 2007年—2009年上半年某省经济发展状况
2007 年 |
2008年 |
2009年 |
|
某省经济发展速度(%) |
14.7 |
14.9 |
15.3 |
某省万元GDP能源消耗(吨标准煤/万元GDP) |
1.20 |
1.15 |
1.10 |
注:近年来山东省重点流域水污染得到改善,城市空气质量逐步好转,污染排放呈下降趋势。
材料一近年来,山东省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会议强调要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山东建设,更好地发挥科技在推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骨干作用,加快培养科技人才队伍。把节能减排作为科技开发和政策扶持的重点,加快实施资源节约型社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科技示范工程建设。
材料二某市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牢固树立生态城市建设理念,把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产业结构布局调整、经济结构优化、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等统筹考虑,重点发展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特点的新型“绿色”光源——半导体照明产业,努力推广“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循环经济模式。积极倡导绿色消费,推行垃圾分类,减少一次性产品使用,广泛开展每年一日的“不用塑料袋日”等群众环保活动。鼓励引导公众参与环保,通过“绿色学校”、“绿色社区”评比,将公众生态意识的培养与学校教育、社区建设结合起来。
⑴指出图表显示的经济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推进科技创新对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
⑵结合材料二,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分析该市是如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
近年来,在国际化大潮的影响和部分商家的炒作下,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复活节、狂欢节等“洋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元宵、端午、清明、七夕、重阳、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则失去了原有的光彩。为此,一些有识之士发出联合署名倡议书,号召人们“抵制洋节,驱除西方文化的不利影响”,维护和振兴我国的传统文化。
针对这种现象,高二某班同学以“有必要抵制洋节吗?”为主题,准备组织一次辩论会。
(1)假定你是正方的主辩手,你方的观点是什么?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陈述你的理由。
(2)假定你是反方的主辩手,你方的观点是什么?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陈述你的理由。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请回答: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北京奥运会已落下帷幕,我们兴奋、激动的心情却还没有降温,“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的活动已深入人心,开幕式上的恢宏让人荡气回肠,赛场上令人激动的场景铭刻于心,外媒称赞:这是一届超越以往任何一届奥运会的盛会。奥运会展示了中国的形象,也必将会给我们留下丰厚的遗产。
请运用文化作用的相关知识,说明奥运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