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说:“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下应时而使之?”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说明当时人们征服自然地能力增强 |
| B.反映当时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 |
| C.说明当时的思想界唯物主义占主导地位 |
| D.表明人们对人与自然地关系的认识提高 |
早期罗马实行习惯法,贵族享有法律解释权。公元前5世纪中期,平民通过斗争迫使贵族同意成立由平民和贵族联合组成的“十人委员会”,制定了《十二铜表法》。该法的制定
| A.体现了社会各阶级的利益与要求 | B.标志着平民取得了立法主导权 |
| C.表明贵族的法律解释权得到认可 | D.奠定了罗马成文法传统的基础 |
《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
| 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 | 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 |
| 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 | 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
下面框内所叙内容为某美术流派具有的一些特征。下列作品中属于该流派的是
| A.《自由引导人民》 | B.《拾穗者》 |
| C.《向日葵》 | D.《格尔尼卡》 |
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
|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
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与发明”。以下发明中,属于后者的是:
①蒸汽机②汽车③骡机④电灯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