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
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 | 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 |
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 | 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
吴光玲在《闽东传统民居的地理经济选择及文化内涵》一文中指出:中国传统民居中,堂屋是住宅的主体,是宗法制家族的象征,是家族的礼制中心、教化中心。据此推断,假如是在汉代,下图中有资格继承住宅的堂屋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今西安乃古之长安,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西周在此兴文立武,制礼作乐,其典章制度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西周奠定中华文明基础的“典章制度”应该是()
A.宗法制 | B.分封制 | C.郡县制 | D.行省制 |
《罗斯福》一书中列举了罗斯福对付国会的方法:“充分利用宪法规定的权力,诸如否决权。选择有利时机。在行政部门草拟议案。几乎需要不断地施加压力,但却要机智巧妙。用人必须审慎。亲自说服立法领导人。诉诸国民公断。”罗斯摇的做法 ( )
A.说明总统的权力在不断扩大 | B.体现了国家权力中心是总统 |
C.没有改变三权分立的体制 | D.说明总统经常向议会施加压力 |
“与欧洲文化相比.美国文化完全是山寨起家的。”美国政治文化“山寨”的是( )
A.英国的政党政治 | B.法国的共和制 |
C.德国的联邦制 | D.伏尔泰的“开明君主制” |
比较唐朝三省六部制和美国1787年宪法的国家结构,鼹者的本质异同点是( )
A.相同点在于均体现了民主,不同点在予首脑称号 |
B.相同点在于均体现了联邦制,不同点在于权力的分配 |
C.相同点在于均体现了制衡,不同点在于机构的职能 |
D.相同点在于均体现了分权与制衡,不同点在于制度的本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