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价
| A.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 |
| B.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 |
| C.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认识不足 |
| 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 |
1965年,德意等国提议把欧共体内部决策机制从“一致通过”改变为“多数赞成”,法国总统戴高乐实施“缺席政策”坚决抵制。“空椅危机”迫使欧共体通过“卢森堡协议”,同意法国提出的决策机制的全体一致原则。上述历史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 A.民族国家利益阻碍欧洲一体化进程 |
| B.西欧各国联合起来摆脱美国的控制 |
| C.德意与法国争夺欧共体领导权斗争激烈 |
| D.超国家倾向和维护国家利益之间分歧严重 |
1964年5月23日,美国总统约翰逊宣布:“不再是一道铁幕。而是有许多道铁幕。每道铁幕的强度和厚度不同,因而能穿过它的光线和能在它后面增长的希望也不同。……我们将继续建造一座座能跨越把我们同东欧分割开来的这一鸿沟的桥梁。”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世界
| A.资本主义阵营分化 | B.不结盟运动兴起 |
| C.国际关系走向缓和 | D.和平与动荡并存 |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创立的卡内基钢铁公司垄断了美国钢铁市场,钢铁价格从1870年的每吨100美元跌到1900年的每吨12美元。从实质上看,钢铁价格下降反映了
| A.电气时代改变人类生产生活 |
| B.社会化大生产推动经济发展 |
| C.垄断组织控制产品生产与价格 |
| D.铁路和轮船运输降低产品成本 |
“亚洲的贸易须在公司自己的武器的保护和威力之卜.始得以驱动和维持,而购置武器的费用又须以贸易利润支付;故贸易不可无作战,作战亦不可无贸易。”上述荷属东印度公司的言论反映了
| A.垄断性的贸易公司参与殖民争夺 |
| B.荷兰与中国贸易冲突加剧 |
| C.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出现 |
| D.荷兰是去了海尚霸主地位 |
柏拉图认为,让哲学家的智慧受缚于法律僵硬的形式和教条,就等于让真知识服从于“意见”,让大智慧屈从于习俗与偏见。法律是因为一般人固有的缺陷而设立的,而哲学家却没有这样的缺陷。柏拉图的上述观点
| A.提倡哲学家主导法律的制定 |
| B.强调人的尊严和权威 |
| C.表达对现实不良政治的不满 |
| D.开创理性主义的传统 |